时间 : 2016-04-06 15:33:06 来源:求医网
诊断:1.急性乙型肝炎 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参考流行病学资料,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血清胆红素在 17.1μmo...
诊断:
1.急性乙型肝炎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参考流行病学资料,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血清胆红素在17.1μmol/L以上者,可诊断为黄疸型。我国HBV感染者为数众多,临床乙型肝炎病人要确定其为急性或慢性需作全面分析。急性乙肝无既往HBsAg阳性病史,ALT升高幅度常在500U/L以上,肝组织学改变以小叶内炎症和肝细胞变性为主,且均匀分布。慢性病例则以汇管区炎症和间质反应较明显,如有纤维增生、小叶结构改变可确定为慢性感染。急性乙肝绝大多数在6个月内恢复、HBsAg转阴。急性乙肝时IgM抗-HBc常呈现高滴度水平,慢性则为低滴度阳性或阴性。正确判断乙肝的急性或慢性对于了解其预后、分析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2.慢性乙型肝炎既往有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异常者可诊断为慢性肝炎。对于发病日期不明者,需根据全面情况综合分析。
参照Scheuer建议,按病原学分类,以炎症坏死的轻重分级(G)、纤维化的发展分期(S),将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度。轻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CPH或轻型CAH)是指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中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中型CAH)为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慢性肝炎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缺乏、腹胀、便溏等,可有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部分病人出现肝外症状,如皮疹、肾小球肾炎、多浆膜炎、甲状腺炎、血管炎、肺炎、一种或几种血细胞减少。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常有血清胆红素升高,清蛋白减低或A/G比值异常,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组织学特征为重度碎屑样坏死、桥形坏死、纤维化伴小叶结构紊乱,可有结节形成。表2为慢性肝炎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起病10天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肝界缩小,出血倾向,黄疸急剧加深。
(2)亚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0天以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活动度低于40%,并具备以下表现之一者:①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症状;②黄疸迅速加重(总胆红素>171μmol/L),ALT升高或酶疸分离,A/G倒置;③极度乏力、频繁恶心呕吐,重度腹胀或腹水。对急性黄疸型病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如发病前有过度劳累,酗酒等情况,起病后有严重消化道症状者,可先按重型肝炎处理。
(3)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同亚重肝,但有慢性肝炎、肝硬化史或在HBsAg携带基础上发生者。有相应的体征和严重肝功能损害,虽无上述病史,但影像学、腹腔镜检查或者肝活检支持慢性肝炎表现者。为便于判断疗效和预后,根据临床表现,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符合重型肝炎基本条件,如极度乏力、明显消化道症状,血清胆红素≥171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或病理证实。但尚无明确的脑病、腹水等并发症发生。中期:有Ⅱ度以上肝性脑病,明显腹水或出血倾向,PTA≤30%。晚期:重型肝炎出现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PTA≤20%。
4.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自觉症状常较轻,但有皮肤瘙痒、粪便灰白,肝脾明显肿大,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酶疸分离,ALT、r-GT及TC均可升高。黄疸持续至少3周以上,并除外其他肝内外梗阻性黄疸者,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具有上述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
5.肝炎肝硬化在慢乙肝的基础上具有肯定的门脉高压症,如腹壁、食管静脉曲张、腹水,影像学显示肝界缩小、脾大、门、脾静脉增宽,脾功亢进,A/G比值明显改变。且除外其他引起上述征象原因者,可诊断为肝炎肝硬化。早期肝硬化单凭临床资料较难确诊,影像学(B超、CT)诊断及腹腔镜诊断有参考价值,必要时做病理检查确诊。①活动性肝硬化:具备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外,慢性乙型肝炎的改变依然存在,如血清转氨酶升高、黄疸波动、血清蛋白降低、PTA的动态改变等。②静止性肝硬化:具备上述肝硬化的表现,HBV现症感染指标阳性。血清转氨酶正常,无或仅有轻度黄疸,PTA正常或降低,但无进行性降低。总之无明显肝脏活动性炎症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可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尿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在黄疸出现前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即可阳性。
3.肝功能试验
(1)血清胆红素:病人在黄疸期血清胆红素逐日升高,多在1~2周内达高峰。
(2)血清酶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在黄疸出现之前就开始上升,在病极期达峰值,急性肝炎可有极高的酶活性,恢复期随血清胆红素缓慢下降。慢性肝炎时ALT可反复波动,重型肝炎在胆红素急剧上升时ALT反而下降,称为“酶疸分离”,这是病情重笃之征象。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ST约4/5存在于细胞线粒体(ASTm)、1/5在细胞液(ASTs)中,线粒体损伤时,血清AST明显升高,反映肝细胞病变的严重性。在病毒性肝炎时,ALT值高于AST值,尤其在急性病例,AST增高幅度不及ALT。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变持续活动时ALT/AST比例接近1,肝硬化时AST、增高常较ALT显著。
ALT、AST除在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可增高外,其他肝脏疾病(如肝癌、毒物、药物或酒精性肝损害等)、胆道疾患、胰腺炎、心肌病变、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时亦可升高,应注意鉴别。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胆碱酯酶(CHE)、r-谷氨酰转肽酶(r-GT)等在急慢性肝损害时都可有改变,但灵敏度及改变幅度均远不及转氨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在肝内外胆管梗阻、肝占位性病变时可明显升高。r-GT在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损害时可增高,可用其来鉴别ALP增高是否与肝胆疾病相关。酗酒也可引起r-GT增高。慢性肝炎在排除胆道疾病后,r-GT增高表示病变仍活动,肝衰竭时肝细胞微粒体严重损坏,r-GT合成减少,血r-GT也下降。
(3)蛋白代谢功能试验:低白蛋白(Alb)血症是肝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其降低程度取决于肝病的重度和病期。低Alb血症和高球蛋白血症是诊断肝硬化的特征性血清学指标。血清前Alb因其半衰期仅1.9天,故在肝实质损害时,变化更为敏感,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一致,其变化机制与Alb相似。
甲胎蛋白(AFP):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活动性)时可有短期低、中度升高,AFP的增高标志肝细胞的再生活跃,在有广泛肝细胞坏死的病人中,AFP增高可能预后较好。病人出现极高的血清AFP水平,以肝细胞性肝癌可能性最大。
血氨测定:重型肝炎肝衰竭时不能将氨合成为尿素排泄;肝硬化门-体侧支循环良好病人血氨均可增高。氨抑制脑血流、糖代谢及能量供应,并且直接作用于神经元膜。氨中毒是肝性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血氨水平与脑病的发生和重度也可不一致。
血浆氨基酸谱分析对肝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病人的支链氨基酸接近正常或减少,芳香族氨基酸明显升高,致使支/芳比值下降(正常3.0~3.5),肝性脑病时甚至可倒置。
(4)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动度(PTA):肝病时相关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引起PT延长,PT延长程度标志着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衰竭的程度,且其相关凝血因子半寿期很短,如Ⅶ(4~6h)、Ⅹ(48~60h)、Ⅱ(72~96h),因而能较迅速反映肝衰竭情况。重型肝炎PTA多在40%以下,PTA降至20%以下,常常预示预后不良。PT延长也可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及维生素K缺乏者等情况,应注意鉴别。
(5)脂质代谢有关试验:血清总胆固醇(TC)在重型肝炎时明显降低,有人认为TC<2.6mmol/L时预后甚差。在淤胆型肝炎及肝外阻塞时TC可明显增高。血清三酰甘油(TG)在肝细胞损伤和肝内外阻塞性黄疸时可增高。
4.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慢性肝病时细胞外基质(ECM)的形成与基质的降解失衡,致ECM过度沉积而形成纤维化。检测血清中的基质成分、其降解产物和参与代谢的酶,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
5.HBV病毒标志物的检测HBV抗原抗体系统的意义:
(1)HBsAg与抗-HBs:HB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升高前2~8周,血清中即可检出HBsAg。HBsAg是急性HBV感染较早出现的抗原,一般持续2~6个月转阴。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以及HBsAg携带者血清中均可呈现阳性反应并持续半年以上。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标志之一,并不能反映病毒复制、传染性及预后。抗-HBs出现于HBV感染恢复好转期或接种乙肝疫苗后,是中和抗体,反映机体对HBV具有保护性免疫力。抗-HBs的效价与保护能力呈平行关系,滴度低于1万U/L时,不能防止HBV再感染。少数患者受染后早期出现抗-HBs与HBsAg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引起皮疹、关节炎、肾炎等。一过性HBsAg阳性的患者,血清中可能检测不出抗-HBs。慢性HBV携带者由于免疫耐受,B细胞形成抗体能力缺陷,难以产生抗-HBs。患急性重型肝炎时,机体的免疫反应亢进,可产生高滴度的抗-HBs。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