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肛裂

采取科学的饮食是肛裂痊愈的基础

时间 : 2016-04-06 10:12:29 来源:求医网

[摘要]

肛裂患者青壮年男性比女性多见,它是肛肠科常见疾病,引起肛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便秘,肛裂患者会感觉肛门病变、排粪时肛门灼痛、肛门...

肛裂患者青壮年男性比女性多见,它是肛肠科常见疾病,引起肛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便秘,肛裂患者会感觉肛门病变、排粪时肛门灼痛、肛门短时间阵发性钝痛、便秘、肛周囊肿便血肛裂溃疡等,所以肛裂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十分重要,力求大便质地柔软,但也不应过分稀薄而呈水泻状。因此,饮食上要注意不食有刺激性的食物和不洁之品,酒、辣椒、生姜、大蒜、葱等应尽可能避免,应当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类食物。平时要多喝一些开水,补充人体内的水分,增加肠腔内润滑程度,有利于粪便的排泄。

肛裂病人在服用要物治疗期间还要注意忌食某些饮食,如内服清热解毒要时,应忌鱼、虾、羊肉、香菜、韭菜等;服用气血双补要时,应忌萝卜、桃子、李子等,不然会影响要物的疗效。

肛裂患者吃什么对身体好:

1、肛裂病人应多食用含丰富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防治便秘。

2、苹果、桃、杏、梨、香蕉、瓜类等水果,芹菜、菠菜、韭菜、苜蓿、黄花菜、茭白、竹笋等蔬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维生素,应每日进食,可使大便柔软而易于排出,减少干硬粪块对肛裂创面的刺激,促进创面愈合。

3、芝麻、蜂蜜、植物油、胡桃仁能润肠通便,肛裂患者应适当多食用。

4、可多吃具有补血润肠作用的食物如桂圆、大枣、胡桃、胡麻、木耳、桑仁、松仁等。

肛裂患者的饮食疗方:

方1马齿苋莱菔子饮

组成:马齿苋20克,莱菔子10克。

用法:马齿苋、莱菔子分别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3分钟,文火煮20分钟,滤渣取汁,分别服用。

功效:清热解毒,通便润肠。

主治:肛裂初发,肛门红肿者。

方2蒲公英米粥

组成:蒲公英20克,粳米50克。

用法:蒲公英洗净,切成细末,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2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肛裂早期,肛门肿痛,便后出鲜血者。

方3金银花米粥

组成:金银花20克,粳米50克。

用法:金银花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2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肛裂早期,见有便后出血鲜红者。

方4赤小豆绿豆汤

组成:赤小豆20克,绿豆20克。

用法:赤小豆、绿豆分别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20分钟,待温时服用。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陈旧性肛裂,即肛裂1年以上,肛门灼热者。

方5马兰头炒佛手

组成:马兰头50克,佛手100克。

用法:马兰头洗净,切成细末,佛手洗净后切成小片,油锅烧热,将马兰头及佛手同炒加食盐、味精,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行气活血。

主治:肛裂陈旧期,即肛裂1年以上,病久不愈者。

方6鲜刀豆饮

用法:鲜刀豆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沸5分钟,文火煮lo分钟,取汁,分次食用。

功效:解毒活血。

主治:肛裂陈旧期。

方7蜂蜜腌核桃仁

组成:蜂蜜20克,核桃仁50克。

用法:核桃仁洗净,焙干研成细末,蜂蜜腌制调和,分次食用。

功效:活血化瘀,通便。

主治:肛裂陈旧期。

方8香蕉牛奶饮

组成:香蕉2只,牛奶200克。

用法:香蕉去皮,切成小片,牛奶加热后,加入香蕉片,分次服用。

功效:通便活血。

主治:肛裂陈旧期。

温馨提示:肛裂患者应忌食或少食刺激性饮食,如白酒、黄酒、辣椒、生姜、蒜、葱等,这些饮食可以导致便秘,并使肛门直肠部充血明显,诱发或加重肛裂。

【参考文献:《肛裂中西医防治》《患者营养膳食指导》】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采取科学的饮食是...”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肛裂疾病

除肛门视诊 外一般无需特殊检查,但如病因不明或合并其他疾病,则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检查方案。 1.直肠指诊及内镜检查 对难以确诊的肛裂可酌情进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操作时应动作轻柔,以免引起病人剧痛。 ...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