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直肠癌

直肠癌的饮食治疗方法有哪些

时间 : 2016-04-06 10:12:24 来源:求医网

[摘要]

直肠癌是肠道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直肠癌的发生主要与高脂低纤维饮食、不运动有关,很多人对一、两天不排便并不在意,认为没什么大不...

直肠癌是肠道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直肠癌的发生主要与高脂低纤维饮食、不运动有关,很多人对一、两天不排便并不在意,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便结在肠子里,就变得愈益干结艰涩,日久损伤肠壁,导致毒素积聚、细胞病变,引发直肠癌。因此我们对于便秘要足够重视,下面我们的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直肠癌的食疗偏方吧。

直肠癌的饮食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认为治疗肿瘤的原则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利湿、软坚散结、补气养血、滋阴培元提高免疫力和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为目的。

食物也有寒热温凉、辛甘苦酸咸四气五味之别。热证宜寒凉,寒证宜温热;五味入口,各有所归,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苦入心,酸入肝。辛味温散,如生姜、葱白;甘味和缓,如山药、芡实、饴糖;淡味渗利,如冬瓜、薏苡仁;酸味收涩,如乌梅、山楂;咸味软坚,如海藻、昆布、牡蛎等。

直肠癌饮食应注意什么?

多吃芦笋对高血压、心脏病、心率过速、疲劳水肿、膀胱炎、排尿困难等症均有一定的疗效,有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功能,对淋巴肉芽肿瘤、膀胱癌、肺癌、皮肤癌及肾结石等均有特效,此外核酸含量也丰富,对癌症有摊平作用。食用时必须煮熟,每口3次,每次3~4汤匙。最好饭前食用。

多吃茄子,性味甘、凉,有散血止痛、利尿解毒等功效,主含龙葵碱,其含量以紫皮茄为多,动物实验证明,此物质可抑制消化系统癌症。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产品等,以补充维生素E,注意摄取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如果因各种原因,难以保证上述食物的摄入,可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合剂。

直肠癌吃什么有助于治疗?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产品等,以补充维生素E。

肿瘤专家表示,直肠癌的发生主要与高脂低纤维饮食、不运动有关,治疗直肠癌也要特别注意饮食。

1、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产品等,以补充维生素E。注意摄取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如果因各种原因,难以保证上述食物的摄入,可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合剂。

2、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猪油、牛油、鸡油、羊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鱿鱼、墨鱼、鸡蛋黄以及棕榈油和椰子油等。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适量食用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金枪鱼等。在烹调过程中,避免将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油过度加热。摄入膳食纤维素。预防大肠癌的生力军增加膳食纤维素的摄入,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其原因,可能是膳食纤维素有较强的吸水性,可增加粪便的体积,使粪便成形,利于排便,降低肠道中致癌物质的浓度,从而减少发生大肠癌的危险。

直肠癌吃什么有助于治疗?想必您已经了解了。肿瘤专家提醒:患病应及时就医,并选择正规医院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直肠癌食疗偏方

直肠癌的病因到当前为止仍然不十分明了,不过多数认为与食物或遗传有关。最近十多年来,从各方面的研究证明酸性食品的摄入是癌症的元凶,癌症是酸性体质的代表。在食物方面,肉类、蛋白质、脂肪的摄取量提高很多,大肠癌直肠癌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三十几岁就得肠癌的病人也不少。

下面推荐5则直肠癌食疗小方:

1、绿豆百合汤

原料:绿豆50克、百合30克、红枣10枚

>>>>相关阅读:直肠癌治疗费用

做法:先将绿豆、百合、红枣浸泡洗干净,红枣去核,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同煎煮至绿豆开花,百合烂即可。

建议:结直肠癌化疗后食用。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直肠癌的饮食治疗...”相似的文章

更多>>

直肠癌疾病

1.直肠指诊 (1)体位:一般采用胸膝位或截石位,体质虚弱者用左侧卧位,这些体位可触及距肛门7~8cm的病变,必要时使用蹲位,可扪及10~12cm以内的直肠病变。 (2)视诊:观察肛门有无畸形,有无肿块脱出,皮肤有无结...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