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外痔

中医药治疗外痔的两大优势疗法

时间 : 2016-04-05 15:21:55 来源:求医网

[摘要]

临床上我们将痔疮具体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类型,为了确保能够得到药到病除的效果,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分析,针对施治。...

临床上我们将痔疮具体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类型,为了确保能够得到药到病除的效果,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分析,针对施治。外痔的治疗主要可以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两大方法,下面求医小编首先从中医的角度为您介绍两种治疗手段,希望能帮助到各位患者。

中医治疗外痔的两大优势疗法

1、药物外敷法:是指将药物直接涂敷于肛门局部的方法,以下介绍几种临床常用的药物。

(1)田螺水外搽:取活田螺一个,将盖揭开,放入少许冰片入螺体内,随即化为液体。功能:消肿止痛。用法:用棉棍蘸田螺水涂抹患处,每日6到8次。

(2)四黄膏处方: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等份,共研细末。凡士林70克,四黄粉30克,共同混合调匀成膏备用(冬天减少30%凡士林,加石蜡油30%共同混合,以避免软膏发硬)。功能:消肿清热、凉血止痛。主治:内痔(内痔【译】:是位于肛门齿线以上,截石位于3、7、11点处,无肛管皮肤所覆盖由粘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柔软的静脉团。)、外痔发炎,水肿、术后疼痛,、疽、疗、疖水肿。用法:直接帖敷患处。

(3)九华膏:九华粉30克,凡士林70克(冬季减凡士林30克加液体石蜡油30克),共同合匀成膏备用。功能:消炎消肿、止血止痛。主治:内痔出血肿胀,外痔发炎疼痛,肛裂,肛门直肠炎症。用法:直接涂敷患处,或灌注于肛门内。

(4)痔疮膏(《医学纲目》):以草乌,大黄各6克,甘草3克,胆矾15克,净石灰末半匙,龙脑末少许。用柴灰淋浓水两碗,熬至一碗,入草乌、大黄,慢火熬至半碗,入甘草,煮数沸,加入净石灰末,略沸三五次,用绢两重过滤,再熬成膏,冷后入胆矾,临用时入龙脑末少许。主治:外痔及翻花痔脱出或突起,肿痛伴有分泌物者。

(5)九华粉:滑石水20克,月石6克,龙骨6克,浙贝6克,朱砂6克,冰片0.5克,共研细末。功能:去湿止痒、消炎止痛。主治:肛门湿疹、肛周皮炎,皮肤瘙痒。用法:直接撒布患处。

2、熏洗坐浴法:是指以中药煎汤熏洗肛门会阴部,通过热和药的作用,使气血运行通畅,达到治疗的目的。具体方法是指将药物水煎10余分钟后,先用蒸气熏肛门局部,待水温适合时,再行肛门局部坐浴。主要代表方药有:

(1)消肿止痛方:瓦松30克,五倍子30克,马齿苋30克,艾叶30克,川椒30克。功能:消肿止痛、收敛。主治:外痔发炎,血栓外痔,内痔脱出嵌顿,直肠脱垂术后水肿疼痛等。用法:将上药用纱布包后煎水1000毫升,每日坐浴1~2次。

(2)熏洗外方:朴硝30克,马齿苋20克,瓦松15克,归尾15克,赤芍15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利湿软坚、消肿止痛。主治:痔瘘、肛痈之炎症期、肛裂之便后疼痛,以及全身所患之痈、疽、疗,疖属于急性期炎症者。用法:上药混合加水煮沸后,去渣,约有药水1000毫升,趁热先熏后洗,或浸布湿敷于患处,一般肛门红肿热痛者,每日2~3次坐浴。上、下肢及躯干之患,用净布浸后敷于患处,每日6次左右。

(3)九华粉洗剂:九华粉30克,甘草20克,蒸馏水加压100毫升外搽。每日6~8次。主治与功能同九华粉。但粉剂用于有渗出者。

温馨提示:外痔种类较多,一般来说可分为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等,需要区别对待。一般结缔组织性外痔不需治疗,除非发生并发症,影响生活。炎性外痔则多可选择一些外用药膏。血栓性外痔如疼痛明显一般选择手术治疗。静脉曲张性外痔如无明显症状也不必治疗。

【参考文献:《痔疮治疗与护理》《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外痔 治疗外痔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中医药治疗外痔的...”相似的文章

更多>>

外痔疾病

外痔位于齿线以下,以疼痛、肿块为主要症状,肛门周围长有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皮赘。 指诊肛门指诊可触及痔结节。 肛门镜检查可看清痔的部位、大小、形态等,是诊断的基本方法。 术前检查项目: 尿常规、大便常规...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