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外痔

外痔中医治疗方和偏方治疗

时间 : 2016-04-05 15:21:55 来源:求医网

[摘要]

有一句俗语叫做“十人九痔”可见痔疮的发病率之高,尤其是现在大多数人都是办公族,每天都在办公室坐着,造成了痔疮的发病率更高,那么...

有一句俗语叫做“十人九痔”可见痔疮的发病率之高,尤其是现在大多数人都是办公族,每天都在办公室坐着,造成了痔疮的发病率更高,那么如何治疗痔疮呢?下面分享痔疮的中医治疗和偏方。

中医辨证治疗痔疮

(1)气滞血瘀

主证:肛缘肿胀,隐见紫瘀,内痔脱出,表面紫暗糜烂,疼痛剧烈,肛管紧缩,便秘溲黄。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弦或涩。治法:行气化瘀,消肿解毒止痛。方药:止痛如神汤。

方解:方中以熟大黄主泻火解毒,活血行瘀;辅以黄柏、枳实清热燥湿,泻热通便;皂角刺消肿排脓;归尾、秦艽养血祛风;苍术、防风、泽泻、槟榔以祛风利湿,降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解毒消肿,行气化瘀止痛之功。

(2)风伤肠络

主证:便血色鲜红,滴血或射血,或有肛门瘙痒,口燥咽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法:清热凉血祛风。方药:凉血地黄汤。

方解:方中以生地黄、当归尾、赤芍凉血和血;黄芩、黄连、天花粉清热泻火;地榆、槐角能清大肠之火而凉血止血,配以升麻、甘草等以清热解毒;荆芥祛风解表,凉血止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之功。

(3)脾虚气陷

主证:痔核脱出,不易复位,肛门下坠感,便血色淡,伴气短懒言,纳呆便溏,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芤。治法:补中益气,固脱止血。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方解:方中黄耆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党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脾虚则运化失司,易致气滞,故用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参、耆以升举清阳,使下陷之气得以提升;血生于气,气虚则血弱,故用当归补血和营;赤石脂涩肠固脱止血。诸药合用,具有补中益气,升阳固脱止血的作用。

(4)湿热下注

主证: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或脱出物渗出液较多,黏膜糜烂,或伴大便黏滞不爽,肛门灼热,潮湿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法:清热渗湿止血。方药:脏连丸合萆薢渗湿汤。

方解:方中以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猪大肠的脏器疗法,给病变部位作引经药物,使药力直达患处,可提高疗效,两者合用具有清化大肠湿热之功。萆薢分清化浊;牡丹皮清泻肝火和凉血消瘀止血,黄柏以苦胜湿,以寒清热;茯苓、薏苡仁、泽泻、滑石、通草以淡渗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渗湿止血之功。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外痔 治疗外痔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外痔中医治疗方和...”相似的文章

更多>>

外痔疾病

外痔位于齿线以下,以疼痛、肿块为主要症状,肛门周围长有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皮赘。 指诊肛门指诊可触及痔结节。 肛门镜检查可看清痔的部位、大小、形态等,是诊断的基本方法。 术前检查项目: 尿常规、大便常规...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