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鼻腔护理的误区

时间 : 2016-04-01 10:04:10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鼻腔护理的误区 许多人因感冒后经常鼻塞,上药店购买鼻眼净来滴。头几次用的效果非常好,一滴鼻子就通气。因此鼻塞时就滴,在连续使用了一个月后,鼻塞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鼻甲还出现了肥大,极易患上药物性鼻炎。药物性鼻

鼻腔护理的误区

许多人因感冒后经常鼻塞,上药店购买鼻眼净来滴。头几次用的效果非常好,一滴鼻子就通气。因此鼻塞时就滴,在连续使用了一个月后,鼻塞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鼻甲还出现了肥大,极易患上药物性鼻炎。药物性鼻炎是因长期使用鼻黏膜血管收缩剂,如鼻眼净或麻黄素滴鼻剂,引起的鼻黏膜慢性中毒反应,因而亦称为“中毒性鼻炎”,非常难治。

在使用鼻眼净后,为什么会产生药物性鼻炎呢?鼻眼净的药品名为萘甲唑啉,是强烈的局部血管收缩药,通过收缩黏膜血管而达到解除黏膜充血,缓解鼻塞症状。但在长期使用后,因长期的血管收缩导致血管缺氧而引起反应性血管扩张,腺体分泌旺盛,黏膜下层血浆渗出形成水肿。因此不仅无法改善鼻塞症状,还导致了鼻甲肥大。用药过量,血管收缩过度,持续时间过久,就会产生明显的血管继发性扩张,出现所谓“反跳性充血”.使鼻甲更为肿胀,鼻子通气也就更差。时间一长,血管对药物的敏感性就逐步下降,造成恶性循环和对药物的依赖性。研究表明,长期不恰当使用滴鼻剂,还可能继发肥厚性鼻炎或萎缩性鼻炎,为了预防药物性鼻炎,首先应掌握好用药指征,不要滥用血管收缩剂。

鼻子不通气,先得查找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因为像鼻中隔偏曲、鼻腔肿瘤堵塞、增殖体肥大,以及有些全身性疾病(如心功能不全)和全身用药(如利血平、奋乃静、普蔡洛尔)引起鼻塞,靠滴鼻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其次,是正确掌握使用方法,避免长期、连续、过量用药。因为连续滴药,通过鼻黏膜吸收,不仅对局部有害,还会诱发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全身不良反应。高血压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应慎用。对老年、小孩用的滴鼻剂浓度宜低,间隔时间应为4至6小时,每次滴药则不超过3滴。新生儿鼻塞,则禁用滴鼻净。一旦得了药物性鼻炎,应尽快停药,找专业医师咨询处理。

还有人经常用盐水洗鼻,盐水洗鼻有时会感觉有点刺激,于是有人改用清水洗鼻,可是这会让鼻腔干燥还越洗越脏。偶尔用清水洗一两次,问题不大,但长期用清水洗,就会使鼻黏膜更干燥。因为鼻腔环境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鼻腔里的纤毛在这种生理环境下才能正常工作。由于清水没有渗透压,用清水洗,纤毛会运动不好,不能很好地摆动,会导致“挡驾”、过滤空气中脏物的能力减弱,长此以后,就会形成越洗越想洗,越洗越容易脏的恶性循环。

更有一些患者,在水里加点盐,自制盐水清洁鼻腔,这种做法可能破坏鼻腔的酸碱度,导致鼻腔功能降低;食盐无法消毒,一般现在用的食盐都是含碘盐,使用在鼻腔上是不合适的。碘可以少量吃,但不能用在鼻腔内部,碘口服后人体的吸收是有限的,但鼻腔内用吸收量大,在医学上鼻腔内给药的效果相当于肌肉注射,因为鼻腔内毛细血管非常丰富,稍有不当容易对人体造成损害。自制盐水清洁鼻腔,这种做法可能破坏鼻腔的酸碱度,导致鼻腔功能降低.

芬多萜是从大自然森林植物中的芬多精萃取出来的萜类化合物,芬多萜不含酒精、抗组胺、支气管扩张剂、局部麻醉剂、血管收缩剂、类固醇、激素、抗生素、任何西医、农药或化学添加剂等成分,纯植物萃取含有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可以修复伤口,告别炎症,阻断致病菌,pH值接近鼻腔粘膜,使用温和不刺激。可以用雾化器喷雾再用棉签清洁鼻腔,不会破坏鼻腔粘膜并可以预防感冒感染,与常见的洗鼻盐水相比,更能为人体所接受。重度污染,大家一定要洗鼻子,有条件要用纯植物抗菌液喷雾,清洁鼻腔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保持鼻腔湿润,提高鼻腔抵抗力,另一个是帮助清除鼻内的空气污染物。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每天进行鼻腔抗菌清洁,已患上鼻炎的孩子一天可以清洁三次鼻腔,及时清除过敏原及有害颗粒物。正常情况下在空气污染严重时,每天早晚各一次足够了。相对而言,晨起和睡前洗鼻效果最好,因为睡了一夜、或经过一个白天后,鼻腔内积淀了不少灰尘、尘螨等有害物质,此时清洁效果最好。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鼻腔护理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鼻腔护理的误区”相似的文章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