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6-04-01 09:50:27 来源:寻医问药
牙龈炎疾病在口腔疾病当中十分多见,相信朋友们对于此病会有一些认识,在出现了相关的症状之后,对于我们的牙齿健康带来了较多的危害,而当前来看可以诱发牙龈炎出现的原因较多,大家应当清楚了解,来认识一下此病的相关病因有哪些呢。引发牙龈炎出现的原因:牙
牙龈炎疾病在口腔疾病当中十分多见,相信朋友们对于此病会有一些认识,在出现了相关的症状之后,对于我们的牙齿健康带来了较多的危害,而当前来看可以诱发牙龈炎出现的原因较多,大家应当清楚了解,来认识一下此病的相关病因有哪些呢。
引发牙龈炎出现的原因:
牙龈炎是口腔疾病的一种,会导致牙齿周围组织发生红肿胀痛等症状,有些会表现为牙龈出血,对于人的口腔健康十分影响,为此很多人都想了解牙龈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以便更好的预防它,那么牙龈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以下是针对这个问题的具体介绍。
牙龈炎是指牙齿组织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而发生的急、慢性炎症。医学上将围绕和覆盖在牙齿周围及槽突表面的粘膜称之为牙龈。牙龈炎是由细菌的入侵造成的,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胀痛,继续发展侵犯硬组织,产生牙周炎症。牙菌斑是引起牙龈炎的最初原因,它是粘附在牙面的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但是每个人口腔里都存在着菌斑,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发展为亚牙龈炎或牙周炎,还有一些直接或间接的因素促进牙龈炎的形成。
1、牙石:日常进食时,在我们咀嚼中,由于机械刺激,牙石上的菌斑与牙龈密切接触,引发牙龈发炎。
2、食物嵌塞:这是导致局部牙周组织破坏的最常见的病因。年轻人是因为牙齿排列不齐,老年人是由于老年性的牙龈萎缩,进食后食物嵌塞在牙龈与牙齿之间,有没有及时地去除干净,这容易引起牙龈肿胀、牙龈萎缩、邻面龋及口臭等口腔问题。
3、敏感期:早期青春期、月经期或妊娠期,所致体内分泌激素的变化,会改变牙周组织对病源性刺激因素的反应性,从而加重牙龈的炎症变化,一般在以上三个时期,都很容易发生牙龈炎。
牙龈炎是指一组发生于牙龈组织而不侵犯其他牙周组织的疾病,其中最常见得为慢性单纯性牙龈炎。牙龈炎的通常表现为刷牙出血,进食时牙龈出血。牙龈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比较普遍。建议朋友们日常重视自己的口腔情况,发现患有牙龈炎等口腔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
牙龈炎的类型:
1.慢性龈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患病率高,几乎每人在一生的某个时期均会发生程度和范围不等的慢性牙龈炎。龈缘附近牙面上堆积的牙菌斑是慢性龈炎的始动因子,其他如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牙错位拥挤、口呼吸等因素均可促进菌斑的积聚,引发或加重牙龈的炎症。
2.青春期龈炎:是受内分泌影响的牙龈炎之一,男女均可患病,但女性患者稍多于男性。菌斑仍是青春期龈炎的主要病因,这一年龄段的人群,由于乳恒牙更替、牙齿排列不齐,造成牙齿不易清洁,加之该年龄段的患者不易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易造成菌斑的滞留,引起牙龈炎。青春期少年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是青春期龈炎的全身因素,牙龈是性激素的靶组织,由于内分泌的改变,牙龈组织对菌斑等局部刺激物的反应性增强,产生较明显的炎症或使原有的慢性龈炎加重。
3.妊娠期龈炎:与青春期龈炎类似,也是由于全身激素水平的变化,使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使牙龈肿胀或形成龈瘤样改变,分娩后病损可自行减轻或消退。
4.急性龈乳头炎:病损局限于个别牙龈乳头,牙龈乳头受到机械或化学的刺激如食物嵌塞、不适当的使用牙签、过硬过锐的食物刺伤,不良修复体的边缘等,产生急性炎症,表现为个别龈乳头发红肿胀,有自发性的胀痛和明显的探触痛,甚至有冷热刺激痛。
5.坏死性溃疡性龈炎:发生原因是口腔内梭形杆菌和螺旋体大量繁殖感染所致。一般在身体抵抗力降低、营养不良、过度疲劳时容易发生。起病较急,初起的二、三日内,牙龈红肿、出血,牙龈边缘腐烂。糜烂处有灰白色假膜覆盖,容易拭去。龈乳头如刀切状消失,口腔有恶臭,唾液分泌增多,睡眠时从口角流出,常将枕被污染。溃烂如蔓延至颊、腭、唇、舌等处,则成为坏死性口炎。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如向咽部发展,引起咽部疼痛,进食吞咽均甚痛苦。颌下淋巴结肿大,全身健康情况较差者可并发高热。
大家在看到了以上的知识之后,已经清楚的了解到了可以引发牙龈炎出现的因素有哪些了,此病对于我们的牙齿健康带来了相当严重的侵害,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将牙龈炎疾病了解清楚,需要将此病的病因加以重视,要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