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6-04-01 09:13:13 来源:寻医问药
根据受伤史和临床表现。一般可及时作出诊断。但对仅有某些前驱症状的病人。诊断即比较困难。需提高警惕。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延误诊断。
根据受伤史和临床表现。一般可及时作出诊断。但对仅有某些前驱症状的病人。诊断即比较困难。需提高警惕。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延误诊断。
1.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通常7 ̄8日。但也有短仅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
2.前驱期: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燥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
3.发作期:肌肉持续性收缩。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
破伤风仅需按照检查框限血液常规检查即可。
诊断依据:
1.患者有开放性损伤感染史。或新生儿脐带消毒不严。产后感染。外科手术史。
2.前驱期表现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及头颈转动不自如等。
3.典型表现为肌肉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发性抽搐。最初出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疼痛性强直。张口困难。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紧张。甚至窒息。
4.轻微的刺激(强光。风吹。声响及震动等)。均可诱发抽搐发作。
5.局部型破伤风。肌肉的强直性收缩仅限于创伤附近或伤肢。一般潜伏期较长。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破伤风杆菌只要伤口的局部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才是造成破伤风的原因。外毒素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前者是引起症状的主要毒素。对神经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引起肌痉挛;后者则能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破伤风的痉挛毒素由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并附合在血清球蛋白上到达脊髓前角灰质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的毒素。主要结合在灰质中突触小体膜的神经节甙脂上。使其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甘氨酸或氨基丁酸)。以致α运动神经系统失去正常的抑制性。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横纹肌的紧张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毒素也能影响交感神经。导致大汗。血压不稳定和心率增速等。所以。破伤风是一种毒血症。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