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糖尿病

糖尿病:心理治疗要打“年龄战”

时间 : 2016-03-29 15:23:15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糖尿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压抑、焦虑、精神紧张、悲观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引起血糖的波动,所以了解糖尿病患者心理需要,观察心理变化,收集心理信息,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改变

糖尿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压抑、焦虑、精神紧张、悲观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引起血糖的波动,所以了解糖尿病患者心理需要,观察心理变化,收集心理信息,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改变

1。青少年对疾病的反应较强烈,他们往往不愿正视现实、不愿规规矩矩地治疗。在行为上表现为易怒、脾气暴躁,有的急于求成、不遵医嘱、过量服药,也有的自暴自弃,产生悲观心理,对前途流露出渺茫感,破罐子破摔甚至产生轻生行为。也有一部分人为了上学、求职,为了不受社会的鄙视,不得不把自己的病情隐瞒起来,造成精神和心理的巨大压力。

2。青、中年人正是干事业,出成绩的黄金时间,常常对疾病抱无所谓的态度,即使想去看医生、服药,但工作一忙就什么都忘了。有的患病后比较忧郁,认为疾病给家庭带来许多困难,给工作带来一定损失,牵挂家人和工作的责任感,使患者考虑过多。40~60岁的人正处于“多事之秋”,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男性往往对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比较敏感,多疑虑,焦虑紧张;女性更年期,出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等内分泌的平衡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阵发性全身发热、头痛眩晕、心悸胸闷、手足出汗、关节疼痛等。生理的变化和身体的不适可引起情绪不稳、焦虑加重、多疑、抑郁、爱争吵、易冲动等心理反应。

3。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表现为离退休后有一种失落感,茫然的空虚感,再加上病魔缠身,便会产生颓废、孤独无望的心理。

(实习编辑:黄熙琳)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0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糖尿病:心理治疗...”相似的文章

更多>>

糖尿病疾病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