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6-03-29 15:11:53 来源:寻医问药
室间隔缺损英文简称VSD,是指室间隔在胚胎发育时期发育不全,导致左右心室之间产生分流的病变。成人室间隔缺损临床表现:一般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程度,症状轻重等,临床上分为大、中、小型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是指室间隔在胚胎发育时期发育不全,导致左右心室之间产生分流的病变。室间隔缺损的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左右。室间隔缺损解剖上一般可分为4型:I嵴上型,缺损在肺动脉瓣下,常合并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此型少见约占5%;II型为嵴下型或膜部缺损,为最常见的类型占80%左右;III型为房室通道型;IV型为肌型缺损,后两型均较少见。
室间隔缺损必然导致心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其血流动力学效应为:①肺循环血量增多;②左室容量负荷增大;③体循环血量下降。由于肺循环血量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早期肺血管阻力呈功能性增高,随着时间推移,肺血管发生组织学改变,形成肺血管梗阻性病变,可使右心压力逐步升高超过左心压力,而转变为右向左分流,形成Eisenmenger综合征。
临床表现:一般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程度,症状轻重等,临床上分为大、中、小型室间隔缺损。
一、小型成人室间隔缺损在收缩期左右心室之间存在明显压力阶差,左向右分流量不大,Qp/Qs<1.5,右心室压及肺动脉压力正常。缺损面积一般<0.5cm2/m2(BSA),有称之为Roger病。此类患者通常无症状,沿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IV~VI级全收缩期杂音伴震颤,P2可有轻度分裂无明显亢进。
二、中型成人室间隔缺损左、右心室之间分流量较大,Qp/Qs为1.5~2.0,但右心室收缩期压力仍低于左心室,缺损面积一般为0.5~1.0cm2/m2(BSA)。听诊除在胸骨左缘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外,并可在心尖区闻及舒张中期反流性杂音,P2可轻度亢进。部分患者有劳力性呼吸困难。
三、大型成人室间隔缺损左、右心室之间收缩期已不存在压力差,左向右分流量大,QP/Qs>2.0。因血流动力学影响严重存活至成人期者较少见,且常已有继发性肺血管阻塞性病变,导致右向左分流而呈现青紫;并有呼吸困难及负荷能力下降;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常减弱至III级左右,P2亢进;有时可闻及因继发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而致的舒张期杂音。
成人室间隔缺损患者如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对治疗单纯成人室间隔缺损有4种手术方案:心外常规开胸术、右腋下小切口手术、胸腔镜手术及心内科介入封堵术。可根据缺损大小、部位、年龄及成人室间隔缺损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定最佳的成人室间隔缺损治疗方案。
治疗:成人小室间隔缺损Qp/Qs<1.3者一般不需手术,但应随访观察;中度室间隔缺损Qp/Qs为1.5~2.0者应考虑手术,此类患者在成人中少见;介于以上两者之间Qp/Qs为1.3~1.5者可根据成人室间隔缺损患者总体情况决定是否手术,除非年龄过大有其他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仍应考虑手术治疗;大室间隔缺损伴明显肺动脉压增高,肺血管阻力>7Wood单位者不宜手术。
预后:一般成人室间隔缺损自然闭合者为数极少,存活至成人的室间隔缺损一般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缺损面积较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属于较小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另一种为较大的心脏室间隔缺损在儿童期未作手术至成人已发展为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预后极差。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