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哮喘

怎样护理哮喘婴幼儿?

时间 : 2016-03-28 11:19:04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怎样护理哮喘婴幼儿?婴幼儿哮喘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件难事,因为初为人母的家长还不知道怎样找个自己的孩子。下面就为您介绍一下。

怎样护理哮喘婴幼儿?婴幼儿哮喘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件难事,因为初为人母的家长还不知道怎样找个自己的孩子。下面就为您介绍一下。

怎样护理哮喘婴幼儿?

哮喘病人饮食宜清淡,营养要充足

一般说,对已知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春笋、鱼、虾、蟹等)病人应少吃或不吃。当哮喘发作时,患者食欲下降,饮食宜少吃多餐,可吃面条、浓肉汁、稀饭、青菜等,避免吃辣椒、姜、葱、蒜等刺激改食物。当然,对尚未肯定的过敏性食物,不必过分强调禁食,以免失去应有的营养及加重病人的精神负担。

此外让患儿多喝水。哮喘发作时,患儿往往张口呼吸,经肺排出大量水分,同时患者进食饮水少,出汗增多,加上感染发烧,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因此,要鼓励患儿多次饮温开水,每日饮水量至少应达到300毫升。这样可促进患者体内毒素及过敏物质的排泄,即使不用平喘药,气喘症状也易见减轻。

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春天花开时节,尽可能不去或少去野外踏青,不去公园游玩;尽量不把婴幼儿带到公共场所以及人多拥挤的地方活动。

此外,尽可能除掉家中的尘螨,包括不用地毯。避免使用空气清新剂、蚊香;不让患儿置身于油烟、煤气等气体中;当找不到明确的过敏原(如室尘螨)又无法避免时,患儿必须上正规医院接受脱敏疗法。

别让孩子过早接触抗生素

前不久,挪威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追踪了大约1.4万名挪威儿童及其家长,调查的时间跨度从母亲开始怀孕直至孩子年满6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孩子在胎儿时期因母亲服药而接触抗生素,或在出生后不久因生病接受过抗生素治疗,那么他们在6岁时患哮喘的可能性比其他儿童高出50%。研究人员指出,孩子过早接触抗生素有可能造成其肠道有益菌群被破坏,导致形成“不成熟”的免疫系统,引发过敏反应,从而日后患哮喘的风险明显增加。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确保每天都有一定的通风时间,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夏天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5℃为宜;新居装修后2~3个月入住为好;家具、地板避免使用上光剂,尽量减少油漆、涂料等使用。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

穿衣也要适量,不宜过厚或过薄。

哮喘夜晚发作护理要点

首先要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入居室,随后将病孩扶起坐在直背靠椅上,双手环抱椅上角。如家中备有吸入气雾剂,可立即吸入糖皮质激素(如丙酸培氯松气雾剂或必可酮)。家中若无气雾剂,可任选用下面一种平喘药,如氨茶碱、博利康尼或舒喘灵片,按说明书服。

必须强调,本病患儿夜晚发作如表现呼吸困难、面部及口唇青紫,大汗淋淋,应急送附近医院抢救;家有哮喘儿,应常备气雾剂和平喘药以便应急。

运动常可促发哮喘

这是因为运动可从气道丢失水分与热量,造成气道高渗状态或气道冷却,致肥大细胞释放化学介质,造成支气管痉挛。然而,运动诱发哮喘并不意味着需要停止运动,而是要控制哮喘。家长平时带孩子到户外散步、做广播体操、玩游戏、慢跑、跳绳等。

远离哮喘触发因素

医学研究证实,哮喘的触发因素有室内变应原(如室尘螨、真菌等)、花粉、皮毛、蟑螂、烟草、油烟、呼吸道病毒感染、空气污染和化学刺激物等。前不久,广州的一项研究表明,宠物是引发哮喘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调查显示,109名患者中家庭养猫、狗、禽、鸟者50人达46.0%,其中养猫者占43.1%,养猫和狗者(20/109)18.6%,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养猫者占43.1%。业已证实,猫的皮脂腺分泌物和唾液可形成非常小的颗粒,能在长达6个月以上时间内,以一种抗原溶胶开式存于室内空气中,说明在室内过敏原中除屋尘螨外,猫、犬所产生的过敏原已成为引发哮喘的主要原因,鉴于此,专家们告诫所有哮喘患者不可养宠物,还要避免到养有宠物的亲友家中作客。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护理 哮喘 婴幼儿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怎样护理哮喘婴幼...”相似的文章

更多>>

哮喘疾病

一、血液常规检查。 可有嗜酸粒细胞增高,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二、痰液检查。 如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痰涂片 ,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病原菌诊断及指导治疗。 三、呼...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