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多囊肾

推荐:成人型多囊肾的几个预防措施

时间 : 2016-03-28 11:12:33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在临床上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肾病,可以分为两种,婴儿型和成人型。

推荐:成人型多囊肾的几个预防措施!在临床上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肾病,可以分为两种,婴儿型和成人型。成人型多囊肾临床较常见,其发病率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并且占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5%-10%。成人型多囊肾又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此病常在30-50岁发病。

成人型多囊肾是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RPKD),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特点为具有家族聚集性,男女均可发病,两性受累机会相等,连续几代均可出现患者。患者常表现为双侧肾脏肿大,皮质、髓质有多个液性囊肿形成并不断增大,继发肾功能损害。可累及多个系统,如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形成肝囊肿脾囊肿颅内动脉瘤、心脏瓣膜异常等。此病常在30-50岁发病,因此又称“成人型多囊肾病”,但根据最新研究表明,包括胎儿在内的任何时期均可发病。

90%ADPKD患者的异常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的短臂,称为ADPKD1基因,基因产物尚不清楚。该区域的许多编码基因已被阐明并被克隆,可望在不久的将来,ADPKD1可被确认。另有10%不到患者的异常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的短臂,称为ADPKD2基因,其编码产物也不清楚。两组在起病、高血压出现以及进入肾功能衰竭期的年龄有所不同。

那么,成人型多囊肾可以预防遗传给后代吗?

立足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即成人型多囊肾)的遗传规律,实践证明是可以做到有效预防遗传给后代的,要做到:

1、多囊肾患者怀孕第10周应作羊水或绒毛细胞的“囊肿基因”检测。由于本病呈50%的遗传规律(父母单方患病者),分子遗传学的检查可以帮助多囊肾家庭选择一个健康的孩子,且这个孩子将不再会携带遗传基因影响后代。

2、婚前注意B超检查(特别是父母有多囊肾者),并避免双方都患本病的男女婚配,因为那样会增加下一代的发病率;

此病遵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即1、男女发病几率相等;2、父母有一方患病,子女有50%获得囊肿基因而发病,如父母均患此病,子女发病率增加到75%;3、不患病的子女不携带囊肿基因,其下代(孙代)也不会发病,即不会隔代遗传。真正不经父母遗传而由基因突变而发病的情况极少见。

预防多囊肾的方法已经为您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多囊肾患者进行结婚的话,应该让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生育。

日常调养

一、保持乐观向上的思想情趣,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囊肿性疾病是先天和后天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科学研究发现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可以改变或加以控制消除的,因此,千万不可悲观失望,况且乐观向上的思想情绪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有利于战胜疾病。但另一方面也要克服“轻敌”思想,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乐观向上,认真对待才是正确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用药:肾速康系列从囊肿成因入手,标本兼治,疗效显著,但是要在医生详细诊断后按处方用药,切不可不论病情拿来就用,以免达不到预期疗效。

三、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过咸类不吃(包括腌制类)、辛辣刺激类不吃(包括辣椒、酒类、虾、蟹等)、被污染的不吃(包括腐烂变质的,剩饭剩菜等)、烧烤类不吃,而肾功能不全或发生尿毒症者还应注意豆类及其制品不吃、限制动物类高蛋白食品、油腻类食品等。

四、注意休息,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和腹部创伤,肾脏肿大比较明显时宜用吊带代替腰带,以免引起囊肿破裂;一般半年复查一次(包括血压、尿常规、肾功能和B超);避免一切肾毒性药物;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作B超检查。

五、积极防治感染,主要是尿路和囊肿感染多见于女性。预防方法:1。洗澡用淋浴;2。忌憋尿;3。大便后手纸向后擦;4。经常注意外阴部卫生;5。性生活前服氟哌酸两片,事后立即排尿并清洁外阴;6。尽量避免导尿及其他尿路器械检查。六、控制高血压,以防肾功能不全的发生。

推荐:成人型多囊肾的几个预防措施!在这里提醒患者朋友们需要到专业的肾病医院去进行检查治疗,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越早的治疗效果会更好,让患者朋友们更早的拥有健康的身体,摆脱疾病所带来的困扰,祝患者朋友们能够早日康复。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多囊肾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推荐:成人型多囊...”相似的文章

更多>>

多囊肾疾病

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常有脓尿(94%),血尿(43%),蛋白尿(93%),管型尿(11%),尿比重 在1.010以下者占40%,有脓尿者尿培养可发现大肠埃希杆菌等,晚期常有肾功能不全。 2.血液检查 伴有感染时血常规可有白细胞增...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