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耳鸣

哪些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耳鸣疾病呢

时间 : 2016-03-28 09:14:07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耳鸣在当前看来是多见的耳部疾病了,大家应当对于此病有了一些了解,该病是可怕的,生活中朋友们需要提防耳鸣的出现,及早去进行耳鸣的预防工作,才能让耳鸣减少出现,往下看为大家介绍一下预防耳鸣的措施究竟有哪些呢。预防耳鸣的的措施:一、患者选择安静处,

耳鸣在当前看来是多见的耳部疾病了,大家应当对于此病有了一些了解,该病是可怕的,生活中朋友们需要提防耳鸣的出现,及早去进行耳鸣的预防工作,才能让耳鸣减少出现,往下看为大家介绍一下预防耳鸣的措施究竟有哪些呢。

预防耳鸣的的措施:

一、患者选择安静处,采用面南而立或坐式,全身放松,心平气和,双目微闭,进入“鸣天鼓”预备状态。

二、采集真气能量:双掌相互摩搓到发势后,双掌在胸前作水平开合、拉吸动作,拉开时约60厘米,合进时保留约10厘米距离。这样开合拉吸约49次,双掌中产生发热发麻发胀用相吸相斥的气感时尤佳。

三、“鸣天鼓”:将带有气感的双掌捂于患耳或双耳的外耳廓(由于外耳上有全身的反应区及耳穴,所以经按摩能使耳部及全身获得机械的及气功真气的调补),并在按摩时配合叩齿。按摩18—36次。结束后用舌在口内搅动产生“金津玉液”,分数口咽入下丹田中。接着双掌对外耳廓作开合拉吸动作,合时用鼻吸气,意想掌中的真气吸入耳内治疗耳鸣。呼气时双掌拉开,离开外耳廓(不能超过10厘米距离),并意想耳鸣之病气经双掌拉出耳朵进入体外化解成无害物质,耳鸣康复了。这样拉吸开合约18次。随后双掌继续捂住双耳廓,指尖斜向枕部,并用双手食指掸击头的枕部(玉枕穴处)约18—36次,此时双耳中产生如“鸣天鼓”时若配合轻轻的上下叩齿,“鸣天鼓”法效果更佳。

四、点穴收功:双掌离开耳朵,双掌搓热后相互开合再次采集宇宙真气。开合18次后,用食指或食中两指对耳周穴位及体穴进行点按摩。我经常采用的穴位有“耳廓上耳屏处的听宫、听会、耳门穴,耳根部的翳风穴,头部的太阳穴、风池穴,手部的劳宫穴、合谷穴,腿部的足三里、三阴交穴,足部的泉涌穴,掾腰部的命门穴及肾俞穴等。点按揉穴结束后,双掌搓热摩耳浴面,按摩肾区收功。耳鸣症往往由于年龄增大后肾气虚衰造成。双耳与肾有密切关联,肾窍于双耳。“鸣天鼓”法依照中医原理,应用医学气功之法,使人体的经络及肾气得到疏通,扶正固本,所以能起到防治耳鸣的效果。

耳鸣患者究竟该怎么治疗

发生耳鸣应避免导致可能的致病因素。服用某种药物后发生耳鸣时,应立即停药。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者,出现耳鸣,则应考虑调换工作环境。贫血高血压的病人出现耳鸣,表明病情进一步恶化,应引起警惕。配戴助听器,可提高听力并掩蔽耳鸣。对于耳鸣伴有有听力下降的人,配戴助听器是最好的方法。助听器不仅可以提高听力,也可以把环境中的噪声放大,这样就掩蔽了耳鸣的声音。但是对于只在夜晚安静时出现耳鸣的患者,配戴助听器的方法不大适用。

耳鸣掩蔽法,利用调频收音机或耳鸣掩蔽器来实现。睡觉时将调频(fm)收音机调到两个电台之间的位置上,它会发出丝丝之声来掩蔽耳鸣;或者使用专用的耳鸣掩蔽器,它可以发出与耳鸣相近的窄带噪声,从而掩蔽耳鸣,掩蔽声强弱可以自己来调节。耳鸣患者也可以坚持采取药物治疗。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神经营养药如atp、辅酶a等改善内耳组织能量代谢的药物及调节植物神经药物如卡马西平、西比灵、利多卡因等能抑制听觉系统的异常兴奋活动。中老年搏动性耳鸣的处理。可以用按压颈总动脉方法观察耳鸣是否消失。睡眠时发生搏动性耳鸣,可能与颈部扭转造成血液出现淌流有关,适当地调节头位和枕高,会有一定的好处。

认识到了上述的内容之后,朋友们清楚的认识到了预防耳鸣的措施是什么了,耳鸣带给患者很多的痛苦,让他们的听力出现下降的情况,所以大家应当重视耳鸣疾病的出现,必须要去进行耳鸣的预防工作,才能让耳鸣远离我们,让我们的听力得到保障。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耳鸣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哪些措施可以有效...”相似的文章

更多>>

耳鸣疾病

一般检查 (1)全身检查。应包括眼底、颞颌关节;颈部及耳周有无异常的血管搏动、血管杂音;颈部转动及压迫颈动、静脉后对耳鸣的影响等。 (2)耳鼻咽喉科检查。 辅助检查 (1)耳镜检查:观察外耳道有无红肿、狭窄、耵聍...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