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治疗原则

时间 : 2016-03-25 09:01:23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对待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类疾病的治疗方案非常的多,其中最常见的医生往往采用,降低颅内压,另外,病情严重的患者,还需要做,腰穿放脑脊液疗法。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不但有对抗脑血管痉挛,而且还有许多新的治疗方法,那就是,降低颅内压,能有效的缓解病情,我们应该多了解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下面介绍文章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治疗原则?

(1)对抗脑血管痉挛

为了解除SAH所致的脑血管痉挛,可用异丙基肾上腺素、利血平,必要时可与利多卡因配合。目前多主张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可阻止钙离子的内流,扩张血管,解除动脉痉挛。用法:可在发病的第3天开始口服,每次30毫克,每日3次,用至3周或更长。

(2)严格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可同时应用降血压药和利尿药,逐渐降低血压,使血压降低20%左右。原来血压正常者,血压可维持在正常的低水平,即收缩压维持在12-14千帕(90-l04毫米汞柱)。

(3)降低颅内压

为了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防止蛛网膜粘连,根据病情可用20%甘露醇加氟美松静滴,这样能加强脱水作用。氟美松对降低颅内压和减轻蛛网膜粘连有作用。使用脱水、降颅压药时,应快速静脉滴注,要求15-30分钟滴完。视病情用药l-2周。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心肾功能状态。

(4)腰穿放脑脊液疗法

适用于原发性SAH,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病人头痛、呕吐较重,药物疗效差,可采取放出血性脑脊液的办法,缓慢地放脑脊液,将颅内压降至初压的2/3即可。这既降低颅内压力,又可减轻血液对脑膜的刺激,预防以后的蛛网膜粘连。

(5)用止血药物

抗纤维蛋白溶解酶类止血药物,能预防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如6—氨基己酸能与纤溶酶原激活物质产生竞争性抑制,使纤溶酶原不能转变为纤溶酶,从而使纤维蛋白不易被相对应的酶所破坏,因而可延迟血块的溶解,也就是出血部位被纤维蛋白固定较牢固。常用6—氨基己酸、对羧基节胺、止血敏等,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内静滴。止血药需用多长时间,应视病情而异,通常用7-10天或稍长。

通过专家讲解了一些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治疗原则的相关知识以后,我们知道了这种疾病主要有五大类治疗方法,一旦患上,我们可以多听医生的建议与配合,及时的采取上面的治疗方案。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相似的文章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