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溶血

中医治疗溶血性贫血方法是什么

时间 : 2016-03-23 14:41:32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完善,生活中,掀起了一股中医治疗疾病的热潮。生活中,大家都知道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且多发的疾病,它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并且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么,中医治疗溶血性贫血的方法有哪些呢

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完善,生活中,掀起了一股中医治疗疾病的热潮。生活中,大家都知道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且多发的疾病,它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并且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么,中医治疗溶血性贫血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般而言,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通常的来说,还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患了该病之后,若不采取必要的措施,病情将会加重,甚至会危及到生命。

(1)湿热内蕴:感受湿热外邪,或素体亏虚,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湿热内生,湿热交蒸,伤及营血致血败,湿热蕴于肝胆,肝胆不疏泄,湿热败血随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2)气虚血瘀:久病伤及气血,脾肾亏虚,气血生化乏源,致使气血两亏,气虚则运血无力,血行涩迟而瘀滞,终致气虚血瘀出现发黄疼痛等。

(3)脾肾两虚:在本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先天肾不足,后天脾胃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终至精气血俱虚,出现贫血、乏力、头晕、心悸

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以补虚、活血化淤、清利湿热并重。黄疸明显时以清利湿热为主,晚期后积聚形成时加用活血化淤药。积极消除诱因,预防溶血发作,对已发作者应尽快控制溶血及纠正贫血,诱导肝细胞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的活性,从而加速间接胆红素的转化,一般服药一周左右后,血胆红素明显下降,黄疸明显减轻。

对于溶血性贫血而言,生活中,应该要提高警惕,加强对该病的预防和保健。同时治疗的时候,应该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的治疗。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中医治疗溶血性贫...”相似的文章

更多>>

溶血症状

⒈ 外周血液常规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减低,血涂片中可见破碎红细胞、异形红细胞等。出现典型的异形红细胞或自身凝集现象时,可提供溶血原因的线索。 ⒉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意义 正常血浆只有微量游离血红蛋...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