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6-03-23 13:07:49 来源:寻医问药
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这种工具不仅仅只是用来通信,也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很多人因为长时间的玩手机,从而患上了手机焦虑症这种疾病,那么在患上这种疾病之后,患者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这种工具不仅仅只是用来通信,也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很多人因为长时间的玩手机,从而患上了手机焦虑症这种疾病,那么在患上这种疾病之后,患者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玩手机“侵略”生活
几个好友相聚,原本可以开怀畅谈,但越来越多的市民在与朋友相聚时,最喜欢干的事是玩手机。据调查,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其中有7人表示,亲朋聚会时会掏出手机,而且成为了一种习惯,在这7名市民中年龄大多集中在20岁到30岁。
“面对面的沟通是最直接的,与亲朋好友相处时都在玩手机,必然会影响亲朋之间的关系。”有关心理医生说,之所以造成这种现状,是大家对手机过度依赖导致。
“最近我也发现,不论什么群体,很多人都喜欢抱着手机玩,而且以年轻人居多,手机成为了生活中依赖的东西。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首先与内心太空虚、浮躁有关,正因为内心空虚所以需要有东西来填充,而手机恰恰起到了填充的作用。”心理医生说,生活不充实、生活太单一都是造成内心空虚的原因。
“另外,很多年轻人不会欣赏身边的事物,不会独处。独处是一种能力,现在的年轻人成长的环境大多在父母的宠爱之下,环境比较单一,缺少欣赏周围人和事的能力,一旦独处时就受不了了,甚至有人会恐惧独处,所以手机再次起到了填充作用。
很多人已经发展到了各个场合都不能离开手机,对此医生建议,不妨让自己锻炼一下独处的能力,戒掉手机瘾。“独处会让人心平静下来,学会思考和欣赏,所以大家可以把手机放到一边,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单独待一会,慢慢培养这种能力,这有利于戒掉对手机的过分依赖。”
警惕“无手机焦虑症”
无论任何时候,即使与家人或朋友聚会,你都对着手机目不转睛吗?小心,你可能已经患上了“无手机焦虑症”。美国有研究发现,越来越多人患上这种“心病”,他们有的每日查看手机达三十四次,即使洗澡也机不离身。
调查发现,百分之八十四的受访者承认用少一日手机也不能,英国一项调查更指,百分之六十六的受访者害怕没有手机,比率较五年前上升十三个百分点,反映“无手机焦虑症”的严重性。
老年焦虑症我们应如何辨别呢?
1、依赖,但意识不到
依赖医院,依赖亲人。病人常在儿女们的搀扶簇拥下,由西医转到中医,由门诊转到住院处,一年四季时常看医生,或住上几次院。儿女们付出很大精力,病情却不见好转,甚至愈演愈烈。这种现象解释为“后增益效应”,即神经症(包括焦虑症)产生后,病人缺乏安全感,需要呵护关照,达到精神上和物质条件上的满足。南辕北辙式的过度治疗和家人无微不至的照料,使病人因病“受益”,于是神经症持续下去。
2、成瘾,但不能自拔
因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安定、佳静安定、氯硝安定等)药物,病人不同程度上瘾。尤其静脉注射此类药物,虽然病人很快进入舒服、轻松、能睡状态,但成瘾迅速,难以戒断。一旦停药,病人反应强烈,他们甚至跪倒在地,露出令人怜悯的目光,不断央求:“给我打针,给我打针吧”由此可见,成瘾使病情更加恶化,病人却蒙在鼓里。
3、痛苦,但查不出病
病人多方奔走于综合医院,见医生就滔滔不绝地说:浑身难受,不能躺,不能坐,不愿吃,不能睡,不能干活等。检查:头胀,脑门冒汗,但颅脑CT无异常;胸口发堵,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无异常;厌食,胃胀气,但胃肠透视、胃镜检查无异常;血化验正常。偶有病人血压、血糖偏高,但无病史,与痛苦程度也不符。无器质性病理改变的疼痛、紧缩感、颤抖、出汗、头昏、气短、恶心、腹痛、衰弱等,是焦虑症躯体焦虑的复杂表现。其原因是过度的内心冲突,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系统亢奋。
4、担忧,但不现实
身体本无疾病,或有一点无伤大雅的小病,却担忧自己的病治不好,不断地问医生;担忧看病花钱多,其实病人家境好,儿女都劝其别心疼钱;过分不放心老伴,不放心儿孙等等。提示“杞人忧天”式的恐惧担忧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其主要表现是,与现实处境不符的持续恐惧不安和忧心忡忡。这一诊断标准,可在ICD-10和CCMD-3中查找到。
5、自杀,但事先不隐瞒
许多病人说,宁可断胳膊断腿,也比得焦虑症强。因老年人耐受性差,经不住折磨,一些病人最终选择了自杀。他们毫不隐瞒自杀想法,经常唠叨:实在受不了这个罪,不行,我得去死,你们谁也帮不了我。他们让家人去买安眠药,甚至商量怎么个死法。无论家人怎样劝说,帮其找乐,悲剧还是发生了。
焦虑症的自杀干预正确途径是,为病人选择其接纳信任、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选准新型抗焦虑药物。在实施治疗的前4周为关键期,病人会因感觉不到效果,怀疑医生的保证,陷入绝望,仍选择自杀。这一阶段,家人应寸步不离守护病人。
其实老年朋友也是焦虑症这种疾病的高发人群,所以家里有老年人的朋友们,还应该要注意帮助老年朋友对这种疾病进行预防,如果发现老年朋友出现依赖,对某些事物比较上瘾,常常觉得浑身难受,但有一些不可能出现的事情,或是拥有自杀的倾向,就要警惕老年人患上这种疾病,尽快带老年人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