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的治疗办法有哪些

时间 : 2016-03-23 13:06:00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产后抑郁症通常在6周内发病,可持续整个产褥期,有的甚至持续至幼儿上学前。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通常情况下产后抑郁症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为了得到及时的治疗早日康复,维护宝宝和妈妈之间的亲密关系,小编将就产后抑郁症的治疗做详细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疗法又称支持疗法。是指在执行医护过程中,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合理的采用劝导、鼓励、同情、安慰、支持以及理解和保证等方法,可有效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使疾病早日康复。

(2)人际心理治疗这项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急性期发病,旨在缓解抑郁症状,改善抑郁病人的一些社交问题。抑郁症病人常见的人际问题包括四方面:不正常的悲伤反应、人际冲突、角色转变困难和人际交往缺乏等。

(3)音乐疗法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中最受患者欢迎的一种,莫过于音乐疗法。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对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主要调节作用,而音乐对这些神经结构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4)焦点转移如果产后的确面临严重的不愉快的生活事件,甚至问题棘手难以解决,不要让精力总是粘滞在不良事件上。越想不愉快的事心情就会越不好,心情越不好越容易钻牛角尖,心情就会越发低落,陷入情感恶性循环的怪圈中。所以要适当转移自己的注意,就是一种转移法,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些愉快的事情,关注自己的喜好,不仅思维上转移,还可以身体力行参与力所能及的愉快活动。

(5)行为调整法鉴于女性生产后不适于做剧烈的运动,但一些适当放松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深呼吸、散步、打坐、冥想平静的画面、听舒缓优美的音乐等等。

(6)倾诉宣泄法找好友或亲人交流,尽诉心曲,大哭一场也无妨,尽情宣泄郁闷情绪。

(7)角色交替法别忘了虽然已为人母,但仍是老公的娇妻、父母的爱女,谁也不可能只做24小时全职妈妈,所以要给自己换个角色享受娇妻爱女的权力。

(8)自我鼓励法自我欣赏,多看自己的优点,多看事物的好处,多想事情可能成功的一面。

(9)自我实现法生儿育女只是女性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但决不是唯一的方式,所以不要忘了还有其他自我实现的潜力和需要。也许趁着休产假的时间还能关注一下自己有擅长的事业,等产假结束会有改头换面的新形象出现。

2.常规治疗

失眠抑郁患者可用药物加心理联合治疗。

3.药物治疗

临床根据抑郁及镇静作用强弱、副作用和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选择。丙咪嗪和去甲丙咪嗪镇静作用弱,适用于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患者。阿米替林、多虑平镇静作用较强,可适用于焦虑、激越和失眠患者。

4.物理治疗

物理疗法相对于药物相比,具有无副作用、依赖性疗效显著的特点。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这种物理疗法是通过微电流刺激大脑,能够直接调节大脑分泌一系列有助于改善抑郁病症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它通过提高5-HT的分泌量,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强神经细胞活动的兴奋性,从而起到缓解个体抑郁情绪的效果。通过促进分泌具有镇静作用的内啡肽,能够使患者保持一种放松、舒适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更好地缓解之前消极、沮丧的情绪状态。另外通过对患者脑电波的改善和各项生理指标的改善,起到对抑郁患者的各项躯体症状的改善作用。

5.电休克治疗

抑郁症患者应严防自伤和自杀,对于自杀观念强烈者应用电休克可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待病情稳定后再用药物和巩固。

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为了能够早日康复,恢复和宝宝之间的关系,当您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亲属朋友患上产后抑郁症,还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抑郁症 抑郁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产后抑郁症的治疗...”相似的文章

更多>>

抑郁症疾病

抑郁症属功能性疾病,通常实验室检查可有尿(五羟色胺)派出减少及脑脊液五羟色胺含量减低,但临床上需排除因脑炎,脑肿瘤,脑血管病,帕金森病所伴发的抑郁情绪;同时需排除躯体疾病所伴发的抑郁情绪,如甲状腺功能低...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