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肾虚

肾虚吃什么药?

时间 : 2016-03-21 15:58:33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肾虚吃什么药?面色发白,全身无力,盗汗,没有尿频什么的,就是虚,怕冷,多梦,好像是肾阳虚和肾阴虚都有,还有白发。肾虚吃什么药好呢?

肾虚吃什么药?肾虚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肾虚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肾阳虚。肾虚吃什么药?肾病治疗专家介绍,肾虚患者要根据病症对症下药,肾阴虚和肾阳虚所服用的药物是不同的。

肾虚吃什么药?肾阴虚服用的药物有:

1、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次。是治疗肾阴虚的经典名方。服后无腹胀便溏为合适。临床尚有六味地黄软胶囊,1次2粒,1日2次。

2、河车大造丸:滋阴清热,补肾益肺。用于肺肾两亏,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同上用于肾阴虚兼肺阴虚者,但补力较麦味地黄丸强。

3、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用于真阴不足,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同上是治疗肾阴虚的常用方。因是纯补之剂,久服常用易滞脾碍胃,影响食欲。

4、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同上适用于肾阴不足兼舌苔黄腻或小便短赤等下焦湿热者。

5、麦味地黄丸: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同上用于肾阴虚兼肺阴虚者,兼有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症状。

6、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同上用于肾阴虚兼肝阴虚者。高血压有阴虚阳亢时较常用。相同功效的还有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丸。推荐阅读:女人肾虚怎么调理?

#p#肾虚吃什么药?肾阳虚患者服用的药物有:

1、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诸证,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繁多,以及脚气、痰饮、消渴等。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本方为治疗肾阳虚的千年名方。后世的系列“地黄丸”都是在此方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服后无口干、大便干结者为合适。

2、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血。用于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本方温补肾阳之力较金匮肾气丸更强。高血压患者慎用。

3、济生肾气丸: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喘咳。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适用于肾之阳气不足而兼有水肿症状者。

4、四神丸: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用于命门火衰,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口服,1次9克,1日1~2次。五更泄泻名方。以肾阳虚衰(命门火衰),凌晨即泻为特点。

5、青娥丸:补肾强腰。用于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口服,水蜜丸1次6~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针对肾亏而偏阳虚的腰痛病人。

6、五子衍宗丸补肾益精。用于肾虚腰痛,尿后余沥,遗精早泄,阳痿不育。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次。用于肾中精气阴阳不足之证,兼有收涩之功。

7、龟鹿补肾丸壮筋骨,益气血,补肾壮阳。用于身体虚弱,精神疲乏,腰腿酸软,头晕目眩,肾亏精冷,性欲减退,夜多小便,健忘失眠。口服,小蜜丸1次4.5~9克,大蜜丸1次6~12克,1日2次。具有补益气血阴阳之功,而以补肾阳为主。

肾虚吃什么药?肾病治疗专家介绍,按以上所说去做,即可逐渐解决您的诸多不适之证。希望通过上述的介绍对肾虚患者能够有所帮助。推荐阅读:女人肾虚的症状让生理问题提前报到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肾虚吃什么药?”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肾虚疾病

可自我检查,看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1)将少许尿液倒入一杯清水中,如果水仍很清净,表示身体健康;如果变得混浊或有油质浮于水面,绝大多数是肾虚。 (2)在正常饮水情况下,夜尿在3次以上。 (3)小便无力,滴滴答答,...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