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耳聋

耳聋疾病的食疗办法

时间 : 2016-03-18 14:12:40 来源:寻医问药

[摘要]

耳聋带来了较多的困扰,也会伤害患者耳部方面的健康,因此我们应当深入的了解耳聋的知识,该病的出现需要及早进行相关的治疗,而且患者的饮食方面也要小心一些才可以,那么耳聋的食疗措施会是什么呢,下面带大家认识一下吧。耳聋的食疗办法:1.黄精聪耳粥:黄精

耳聋带来了较多的困扰,也会伤害患者耳部方面的健康,因此我们应当深入的了解耳聋的知识,该病的出现需要及早进行相关的治疗,而且患者的饮食方面也要小心一些才可以,那么耳聋的食疗措施会是什么呢,下面带大家认识一下吧。

耳聋的食疗办法:

1.黄精聪耳粥:黄精15克,茯苓15克,葛根10克,糯米150克。将上四味加水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煮成粥。可健脾益气、升阳聪耳。早晚分食。

2.菊花粳米粥:取菊花50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再将菊花汤与粳米同煮成粥。此粥对中老年人眩晕耳鸣、风热头痛、肝火目赤等有良好疗效。

3.天麻菊花汤:取天麻10克,菊花10克,鲜芦根30克,冬瓜皮30克,加水煎汤。每日服1~2次。可清肝聪耳明目,对于肝阳上亢者适用。

4.莲肉红枣扁豆粥:取莲子肉10克,红枣10枚,白扁豆15克,粳米100克,加水常法煮粥。可益精气、健脾胃、聪耳目。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5.肉苁蓉炖羊肾:取羊肾1对,肉苁蓉30克。将羊肾洗净,切细丁,和肉苁蓉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炖熟。加胡椒、味精、食盐适量,调味服食。本品可填精补肾、充耳窍。肾虚者适用。

6.黑豆炖狗肉:取狗肉500克,黑豆100克。将狗肉洗净,切成块,和黑豆一起加水煮沸后,炖至烂熟,加五香粉、盐、糖、姜调味服食。可温肾阳、利耳窍。阴虚者慎用。

7.木耳瘦肉汤:取黑木耳30克,瘦猪肉100克,生姜3片,加水适量,文火炖煮30分钟。可补肾纳气。补而不滞,并且还可降低血黏度。对耳聋伴高血脂者更为适用。

8.紫菜萝卜汤:取胡萝卜2根,紫菜10克,花生油2匙。先放入花生油烧热,放入切成片的胡萝卜炒制,加水适量,文火炖煮10分钟,出汤前放入紫菜,可加入适量盐、鸡精。本汤富含维生素,长期食用,可改善听力。

9.芝麻粥:取芝麻15克,微炒后研成泥状,加大米煮粥食用。具有滋补肝肾、养血生津、润肠通便、乌发的作用。用于老年人肝肾亏虚而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昏耳鸣、须发早白或慢性便秘等。

耳聋的预防办法:

1、避免噪声刺激,不听打击乐器,听耳机、看电视要放较轻的音量,不扰人也不害己。坚持锻炼身体,每天应做一些耳、眼器官的保健操。有老人配戴助听器的家庭应该注意尽量避免在老人旁边大喊,对老人说话要慢而清晰。

2、少吃动物脂肪和内脏,多吃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E的食物,蔬菜、水果、海产品、葱、姜、蒜等都是有益于健康的食品。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3、挖耳是个不良习惯,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可能弄坏鼓膜,因此不要使用火柴棒、发夹等硬物挖耳道,以免造成感染损伤耳道和鼓膜,影响听力,如果耳道奇痒,可用小棉签浸少许景辉甘油或酒精轻擦耳道。游泳、洗头后要擦干耳内积水。

4、要加强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这些活动能加快周身血液循环,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延缓器官衰老,保证听觉器官处在正常的功能状态。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境。过度的疲劳和精神紧张,都会引起内耳缺血,影响听力。要重视慢性疾病的治疗,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若不予重视,症状得不到控制,往往会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造成听细胞的损害。

大家在认识了这些介绍的之后,对于耳聋疾病的食疗办法非常的清楚了,耳聋带来了较严重的危害性,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不便和困扰,我们要认真了解耳聋的知识,在我们的耳部方面出现了耳聋的症状后,应当注意及早的进行治疗。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耳聋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耳聋疾病的食疗办...”相似的文章

更多>>

耳聋疾病

检查外耳道 及鼓膜 ;进行音叉检查 及纯音听阈测听,以查明耳聋的性质及程度,对儿童及不合作的成人,还可进行客观测听,如声阻抗测听,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及耳蜗电图 等。 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查方法很多,近年来在这方...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