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脉管炎

血栓性脉管炎的症状

时间 : 2016-03-10 14:14:12 来源:凤凰中医

[摘要]

  血栓性脉管炎是脉管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对患者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患者来说,及时的去治疗才是关键所。而想要及时的治疗,则需要了解一些血栓性脉管炎的症状,这样对于能及时发现有很好的作用。那么,究竟血栓性脉管炎的症状都有哪些呢?我们现在就来为大家具体的介绍。



血栓性脉管炎是脉管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对患者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患者来说,及时的去治疗才是关键所。而想要及时的治疗,则需要了解一些血栓性脉管炎的症状,这样对于能及时发现有很好的作用。那么,究竟血栓性脉管炎的症状都有哪些呢?我们现在就来为大家具体的介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血管为主。我国各地均有发病,而以北方多见。好发于男性青壮年。吸烟、寒冷、潮湿、营养不良和性激素异常,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而吸烟与发病的关系尤为密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初期阶段为: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酸胀、易疲劳、沉重和轻度间歇性跛行。后者为本期典型征象。当患者行走1~2里路程后,小腿或足部肌肉出现胀痛或抽痛,如果继续行走,则疼痛加重,最后被迫止步。休息后,疼痛立即缓解。再行走后症状又出现,被称为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的发展,行走距离逐渐缩短。此乃因行走后,肌肉需氧量增加所致。检查患肢皮温降低,皮色较苍白,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常有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期阶段为: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酸胀等症状加重,间歇性跛行日益明显,行走距离缩短,休息时间延长,疼痛转为持续性。在肢体处于休息状态下,疼痛仍不止,称为静息痛。夜间更为明显。患肢皮温明显降低,皮色更加苍白,或出现紫斑、潮红,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肉萎缩,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腘动脉、股动脉搏动亦可减弱。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期阶段为:除上述症状继续加重外,患肢严重缺血,静息痛更为加重,疼痛剧烈,经久不息,患者日夜屈膝抱足而坐,稳夜不眠。食量减小,体力日衰,明显消瘦。若并发局部感染,可出现发烧、畏寒、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状。肢端组织缺血更为严重,产生溃疡或坏疽。大多为干性坏疽,趾(指)端干枯发黑,可向近端延伸。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注意事项:

一、按时服药治疗,坚持疗程,不要任意中断。

牢记:欲想治愈脉管炎,必须坚持“持久战”。脉管炎是慢性顽固疾病,痛苦大,易复发,病程长,有的可达40多年以上,截肢率、病死率均较高。瘟病久治是符合脉管炎客观规律的,快速治愈脉管炎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的。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必受其害。

二、在治疗期间,每天要保持8—12小时睡眠、睡眠时间越长,疗效越好。失眠者,每晚8点加服适量的安眠药。胃部灼热不适或伴消化性溃疡者,加服碱类药物,如胃舒平、大黄苏打片等。

三、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恢复能力。每天最好进食四个鸡蛋或相当于四个鸡蛋的动物蛋白质。并多吃蔬菜水果。

四、不需忌口,鸡、鱼、肉、葱、姜、蒜等,可随意食用。要多饮茶水。提高新陈代谢能力。睡眠不好的患者,晚饭后停止饮茶水,以防过度兴奋,影响睡眠。

五、戒床。只有在伤口愈合或接近痊愈时夫妻方可同床,每旬一次。戒烟,烟的有害物质可使毛细血管收缩,不利溃烂面愈合。影响疗效。不可大量饮酒、每日不可过二两。

六、多休息,不要长时间打牌、下棋、看书报、看电视、不要熬夜。疲劳对治疗十分不利。

七、患足防热防冻,不要使用摄氏38度以上的取暖用具加温患足,以防引起痛疼,加剧坏死。

八、不要擅自用药,越用病情越重,后果十分危险。

对于血栓性脉管炎的症状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我们以上的介绍对患者能有帮助。而患者如果还想要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可以阅读我站其他文章,相信您会找到相应的答案。在此,祝患者都能够早日康复。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血栓性脉管炎的症...”相似的文章

更多>>

脉管炎疾病

在获得病人症状及病史的详细资料后,我们就要对患者进行物理检查。检查的目的在于明确患者肢体动脉血供情况,内容包括检查患者肢体的皮肤颜色、温度、营养状况和动脉搏动等。查体时应注意运用方法要正确、全面,不要...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