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骨折

骨折患者用药及食疗

时间 : 2016-03-08 15:38:16 来源:全球医院网

[摘要]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人生在世常运动,因此难免骨折,骨折后,饮食、锻炼都很重要。骨质后的运动锻炼,要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复位后的对位情况及稳定程度来决定运动锻炼的范围、动作和运动量。

关节锻炼不能多早也不能过晚,过早锻炼可能会导致再次脱位,而过晚锻炼会影响关节的恢复,至于何时开始锻炼最好遵照医生嘱咐。

民间有“以骨补骨”的说法,认为骨折患者想要恢复的快就要多吃骨头,那么,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对于骨折要多吃肉骨头这种说法,首先要弄清楚骨折的恢复分期。

在骨折初期,我们肢体内部筋骨脉络都受到了损伤,气血不畅、淤积不散,这个时候饮食要以活血祛瘀为主;

到了恢复中期,骨折胃部肿胀情况有所消退,疼痛也减轻,这个时候骨与骨之间还没有连接,饮食用药要以接骨续筋为主;

到了后期,断骨初步愈合,但是筋骨软弱无力,这个时候要健壮筋骨、补气养血。

因此,骨折“以骨补骨”要从中期开始,如果过早进补,不仅不能促进骨折恢复,还会推迟恢复时间,影响骨折愈合。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骨折患者日常饮食、家庭用药、中药偏方以及食疗偏方:

(一)日常饮食

骨折的病人由于疼痛,卧床不活动,消化功能不好,可引起身体代谢的变化,最明显的是蛋白质的负平衡(即蛋白质的消耗大于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外伤所致的失血也是体内营养的损失。

骨折的愈合、软组织的修复,都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如果饮食调节不好,营养跟不上,不仅影响病人对骨折、软组织损伤的耐受力,而且还会影响骨骼和伤口的愈合及病体的康复。

骨折病人需要吃些易消化、富有营养、清淡的食物,宜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要多食用些动物的肝、肚、排骨汤、鸡、蛋、鱼肉及豆制品、牛奶,并且多吃些蔬菜、水果等。

(二)家庭用药

(1)鱼肝油丸2丸,每日3次口服。

(2)钙片4片,每日3次口服。

(3)沈阳红药2片,每日3次口服。

(4)跌打丸1丸,每日2次口服。或用合骨丸l丸,每日2次口服。

(5)七厘散用黄酒调成糊状敷于骨折处,每日一换。上药可联合服用或任选几种服用。

(三)中药偏方

(1)罗汉松根500克,,续断、小接骨丹各30-60克,75%酒精15毫升,松节油5毫升,仙人掌适量。将上药捣碎混合成糊状,外敷患处0.5厘米厚,5-7天更换1次。

(2)黄柏、续断各30克,大黄、血竭、龙骨各18克,红花、元胡、牛膝各15克。将上药研成末用蜜或开水调成糊状敷于骨折处,隔日—换。

(四)食疗偏方

(1)材料:狗腱活猪排骨250克,川芎5克,当归6克,白芍10克,熟地12克,黄芪15克,红枣3颗,生姜3片

加减:上肢骨折加桂枝6克,躯干骨折加杜仲10克,下肢骨折加准牛膝15克。

做法:所以材料清洗干净,倒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炖汤。

服用方法:喝汤,每周喝2次。

功效:补气养血,调和营卫,适合骨折中期食用。

(2)材料:续断、枸杞、狗脊、白芍各10克,黄芪15克,熟地12克,川芎5克,当归6克,生姜3片,红枣3颗,猪腱活猪排骨250克

加减:上肢骨折加桂枝6克,躯干骨折加杜仲10克,下肢骨折加牛膝15克。

做法:材料清洗干净,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炖汤。

服用方法:喝汤,每周2-3次,连续服3-4周。

功效:补气养血、强筋壮骨,适合骨折后期食用。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骨折的日常饮食、家庭用药、中药偏方以及食疗偏方,骨折患者既要注意运动,也要注意饮食,两者不可缺。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骨折患者用药及食...”相似的文章

更多>>

骨折疾病

1.X线检查 凡疑为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线拍片检查,可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性骨折、深部的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等,即使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X线拍片检查也是必需的,可以了解骨折的类型和...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