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经间期出血的辩证施治

时间 : 2016-03-03 17:47:05 来源:全球医院网

[摘要]

经间期出血西医称之为排卵期出血,属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一种类型,本病在育龄期的妇女中较为常见,也可见于年轻尚未婚育女性。月经规则者,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3~16天。出血量一般不多,一些人没有明显的异常感觉,血色多淡红,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出血量多、天数延长者应及时治疗。

经间期处于卵巢排卵期,中医称之为“氤氲期”、“的候”、“真机”。凡在两次月经之间,氤氲乐育之时出血,持续二三天,血量少于正常月经量,并有周期性者,称为“经间期出血”。

中医认为:月经排净以后,血海空虚,冲任衰少,经气逐渐蓄积,由空虚渐充盛。至两次月经之间,为由虚至盛之转折,阴精充实,功能加强,阳气内动而出现氤氲动情之期。若体内阴阳调节功能正常者,自可适应此种变化,无特殊证候。若肾阴不足,受此阳气之冲击,阴络易伤而血溢,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或湿热内蕴,此际可使热与阳气动血,因而出血;又或宿有瘀血内留,此时亦可瘀为阳动易出血。

其主要机理,可认为是由于氤氲期元精充实,阳气内动,加以肾阴不足、湿热内蕴或瘀血内留等因素动血,便可引致阴道出血。《女科准绳》指出:“万物化生,必有乐育之时……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姻纭之候,于一时晨间……此的候也……顺而施之则成胎矣。”

西医认为:本病与患者的体质、遗传、使用某些药物、环境、食物等均有一定的联系。排卵期是指卵泡发育成熟正在排出的时期,此时雌激素水平也随之升高到一个高峰,卵泡破裂排出后,雌激素水平暂时下降,一般幅度不是太大,子宫内膜受其影响,部分出现剥脱,发生撤退性出血。

经间期子宫内膜由增生期向分泌期转化,而在分泌期,子宫内膜是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二者还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当孕激素分泌不足时,也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运转而引起子宫出血。此外,应用性激素时方法不当,如时用时停、量忽多忽少,会干扰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正常水平,引起撤退性出血。基础体温示低高温相交替时出血者,可作为本病诊断依据。

若出血量少,病情可自动缓解,无需治疗;出血较多时,往往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诸多不便,还可造成心理上的不悦或情感上的压力,症状较重者,则可影响正常的排卵和月经周期,甚至可发展为“崩漏”,致出血不止。

本病须与月经先期鉴别,月经先期多不在经间期,经量正常或量多;经间期出血,血量偏少,在基础体温高温相之前出血。另本病亦须与赤白带鉴别,经间期出血有周期性,后者无周期性。

对于经间期出血的治疗,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止血、调节内分泌激素为主。但是,激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大,应在大夫的指导下服用,服用不当、错服或漏服往往会加重病情,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的效果,不存在西药的副作用。本病虽以肾阴虚证候为主,但仍然要根据形、气、色、脉以及出血的色、质进行分析。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经间期出血的辩证...”相似的文章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