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正文

男性养生:守住生育力的“黄金十二法则”

时间 : 2016-03-02 16:10:37 来源:网络

[摘要]

专家告诫男性朋友,趁年轻的时候就要注意生育力的守护,进行健康的生活以及疾病的尽早处理,可以用最低廉的付出换来健康的宝宝。专家推荐大家要健康生育,可以遵守“黄金十二法则”,能够起到很好的自我保护作用。

年轻的时候不注意自己的保养,到了想要生育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竟然出现不育问题了,你是不是会后悔莫及呢?其实,做到防患于未然,远远比你出现问题的时候治疗有效,不仅会花费精力还会消耗财力物力。

专家告诫男性朋友,趁年轻的时候就要注意生育力的守护,进行健康的生活以及疾病的尽早处理,可以用最低廉的付出换来健康的宝宝。专家推荐大家要健康生育,可以遵守“黄金十二法则”,能够起到很好的自我保护作用。

男性养生:守住生育力的“黄金十二法则”

1.适度减压

有些压力是正常的,但是压力过大,或者不懂得如何应对压力都可能影响生育。如果因为压力而吃得太少或者吃得太多,你的身体状况也会变坏,因而更难受孕。如果靠抽烟喝酒减压的话,那么你的生育能力会受到额外的破坏。

2.避免性传播疾病

要么节欲,要么用安全套。每个人都应该避免性传播疾病,包括HIV/AIDS、淋病、衣原体感染、梅毒、疱疹以及生殖器疣等。

3.避免药物滥用

几乎形式的药物滥用都能影响精子产生、卵子释放以及胚胎发育。这些滥用的物质包括软性毒品、酒和烟。

4.查查你的家谱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直系亲属(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如下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过早停经或者甲状腺机能减退,那么你患同样疾病的风险比别人更大。虽然这些疾病不像头发颜色和眼镜颜色那样明显地遗传,但是很多家族都有易患某种疾病的倾向,而这些疾病也是有可能影响生育的。

5.接种疫苗

有些疾病,比如腮腺炎,可以影响精子的产生。也有很多疾病(如德国麻疹)对妊娠是有危险的。

6.早点生孩子

由于越来越多已经到了结婚生育年龄的男性推迟了婚育时间,因而他们的伴侣有着更高的不育风险。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息肉或者子宫纤维瘤等妇产科疾病会越来越多,而且她们的生育能力也随着年龄增长显著下降,尤其是在30奔40和40岁时。而男性产生精子能力并不会随着年龄而下降。如果要很晚才生孩子,或者很可能丢失精子或者卵子(比如化疗或者要做手术的病人),那么就应该要考虑冷冻精子或者卵子(要先做检查)。

7.有问题早咨询

不育是指在无保护性行为一年后仍不能怀孕。如果已经超过一年的话,那么就咨询下你的妇产科医生吧。如果已经超过35岁的话,那就找个认证的生殖内分泌学家,因为时间不等人啊。

如果女性曾经做过卵巢手术或者得到过性传播疾病的话,最好尽早做个生育能力评价。如果男性有过前列腺感染、睾丸或者附近组织感染,又或者擦伤睾丸甚至肿胀,都会提高精子出现问题的风险。

8.保持最佳体重

体重相关的生育因素已经很明确了。肥胖、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都能影响射精、精子产生、排卵、流产几率和增加胚胎发育不良的机会。均衡饮食对于很多健康问题包括生育问题都是很重要的。

9.保持活力平衡的生活方式

对于保持健康活力是很重要的。久坐会带来体重问题,最终也可能影响生育。

10.保持健康

很多明显的身体问题,尤其那些没有受到严格控制的问题迟早都可能损伤生育能力。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糖尿病。尽可能的保持健康,并且尽早有效的处理已经出现的身体问题。记住分娩就像一个小型的马拉松,如果你身体状态不好的话,那会是个艰难的旅程。

11.检查下你吃的药

治疗高血压的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和治疗关节炎的药物都可能影响生育能力。怀孕时很多药物都不被推荐,而另一些药物则对当前及将来的生育都无影响。咨询你的医生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12.要数量不要质量

经常房事,甚至一星期五次的夫妻更容易怀孕。排卵期前后36到48小时进行房事是个好注意。性交姿势对于生育是不重要的。

以上介绍的就是男性养生:守住生育力的“黄金十二法则”,如果要明确自身情况是由哪种病因引起的,还须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各种检查才能确诊。(责任编辑:凳子)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男性养生:守住生...”相似的文章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