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充血

前列腺炎的5个日常护理及预防两忌

时间 : 2016-02-29 17:44:30 来源:网络

[摘要]

男性患了前列腺炎一定要引起注意,前列腺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男性过性生活。治疗前列腺炎,除了进行药物治疗,日常调理也很关键。注意卧床休息,减少疲劳,保持大便通畅。

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在泌尿外科男性患者50岁以下中占首位。1995年NIH制定了一种新的前列腺炎分类方法,I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Ⅱ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Ⅳ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其中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远较细菌性前列腺炎多见。

一般医生都会嘱咐得慢性前列腺患者必须忌烟酒、戒辛辣,因为,前列腺长期反复充血是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的原因之一,同时无论是细菌性前列腺炎还是无菌性前列腺炎,发生炎症的前列腺组织又都会广泛充血。为此,在预防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充分重视防止可能引起或者增加前列腺充血的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烟酒和辛辣东西都会导致加重前列腺充血。

前列腺炎的5个日常护理

男性患了前列腺炎一定要引起注意,前列腺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男性过性生活。治疗前列腺炎,除了进行药物治疗,日常调理也很关键。

1、减少性冲动,禁忌房事,避免性兴奋,减少前列腺充血的可能性。前列腺充血使病菌进入前列腺内的机会增大,容易加重病情。

2、急性炎症发作时不做前列腺按摩,并禁用尿道器械检查,以防感染扩散。前列腺按摩会使前列腺更快充血,加重病情。

3、排除诱发因素,预防感冒及其他皮肤感染的可能,避免会阴损伤,减少骑自行车的时间。另外,在工作中也要避免久坐。注意劳逸结合很重要。

4、注意卧床休息,减少疲劳,保持大便通畅,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直肠充血的可能,多饮水,促进排尿。

5、不需生育的患者,可以下腹及会阴部热敷或热水坐浴,以促进会阴部的血液循避免会阴部受潮湿阴冷刺激,如疼痛剧烈时可服用镇痛药。

预防前列腺炎有“两忌”

1、要“忌口”,注意日常饮食

(1)吸烟

吸烟对身体健康有害,虽然人们对吸烟的危害大多有所了解,但对吸烟也可以影响前列腺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其实,香烟中的烟碱、焦油(油食品)、亚硝胺类、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不但可以直接毒害前列腺组织,而且还能干扰支配血管的神经功能,影响前列腺的血液循环,也可以加重前列腺的充血。

(2)酒

酒是一种有血管扩张作用的饮品,平时人们经常看到的所谓“一喝酒就脸红”的现象就是酒精扩张面部血管的结果。对于外表看不见的内脏器官,酒精扩张血管引起脏器充血也是明显的,前列腺当然也不例外。由于一些青壮年人有长期饮酒、甚至酗酒的习惯,患慢性前列腺炎就不容易治愈,即使治愈也非常容易复发。

(3)辛辣食品

如大葱、生蒜、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会引起血管扩张和器官充血,某些患慢性前列腺炎的病人有吃辛辣的饮食习惯,常常在疾病症状较重时能够节制,但症状缓解时又故态复萌,这也是引起前列腺炎迁延难愈的重要原因。

2、忌“性”福,小心冲昏了前列腺

性生活时前列腺要大量分泌前列腺液,所以要充血,水肿,肌肉收缩,而一般情况下,需24-48小时充血水肿才能消除。如果男子性生活不当,如,过频,使用过度,经常重复性行为,就易引发前列腺疾病。因为过频,性器官反复与持久性地充血,水肿还没有恢复,又让它工作,又充血水肿,就会造成病理变化,当然其中也包括前列腺腺体了。

专家提醒:导致前列腺犯病的原因涉及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比如,中青年人性欲放纵,最常见的就是发生炎症,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

对于前列腺炎的治疗,建议大家到正规的,专业的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如需了解更多健康信息和治疗信息请进入在线咨询,医院专家将为您提供实时在线咨询及答疑。(责任编辑:林文锐)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前列腺炎的5个日常...”相似的文章

更多>>

充血症状

故临床上对于充血的患者要检查: 一、体格检查 采取病史给了我们初步印象和启示,同时也指导我们对疾病的性质有一个概念。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必须以病史及体格检查所了解到的客观材料为依据进行归纳和分...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