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附睾炎

附睾炎的手术治疗法

时间 : 2016-02-26 16:37:24 来源:全球医院网

[摘要]

①睾丸固定,开刀将睾丸强行固定在阴囊内,乃治疗隐睾症最主要和最有效方法,大多数患者采用此法可获得成功治疗

在很多男性的生殖器发育异常的案例中,隐睾症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隐睾系一侧或两侧睾丸未降入阴囊而停留于下降途中任何部位。那么,男性隐睾症的因素常见并发症有哪些?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男性胎儿在母体发育时,其睾丸的下降过程发生障碍,"抛锚"于下降途中,阴囊里找不到睾丸,就发生了隐睾症。究其原委,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解剖因素包括

①在胚胎期,睾丸系带很短或缺如,不允许睾丸充分下降。

②睾丸系膜与腹膜发生粘连,使睾丸无法向下。

③睾丸的血管发育异常,弯曲或皱折,从上方牵拉而限制睾丸下降。

④精索的血管或输精管太短。

⑤睾丸体积过大,腹股沟管过紧或外环远端进入阴囊的口缺乏,则睾丸无法进入阴囊内。

⑥阴囊发育异常,阴囊太小,容不下睾丸。

(2)内分泌因素睾丸下降要有足够的动力,那就是要依靠母体腺的促性激素刺激胎儿睾丸间质细胞产生雄激素,故:

①睾丸本身有缺陷时,对促性腺激素不产生下降反应而发生隐睾;

②因睾丸下降发生在血液中促性腺激素浓度很高时,所以当母体促性腺激素匮乏,也会导致睾丸下降不全

(3)遗传因素有部分隐睾病人有明显家族史,故遗传因素也许是隐睾发生原因之一。或许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导致隐睾的发生,预计随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原因会一一明朗化,从而找出有效的防治方法,阻止这种疾病的发生。

二、隐睾的常见并发症有:

(1)不育症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正常情况下,阴囊温度低于体温2℃~3℃左右,这种温度差异乃是确保精子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双侧隐睾病人由于睾丸不在阴囊内,其与体温的温度差异也随之消失,而温度的升高可使睾丸上皮萎缩,从而阻碍精子发生,产生不育。单侧隐睾从婴儿出生后第二年起,对对侧正常位置的睾丸也有损害,故不及时治疗,也可能影响生育。

(2)疝多是由于睾丸下降不全而使腹膜鞘突不能闭合,致使腹腔内容物循路下降所致。疝作为隐睾的合并症,国内报道在50%左右,国外报道高达66%~97%。

(3)精索扭转可能是提睾肌收缩过强,睾丸引带发育不良,睾丸移动度过大引起。据统计,有精索扭转的病人中约50%患隐睾症。

(4)睾丸创伤位于腹股沟处的睾丸,因其位置表浅,且腹股沟后壁比阴囊坚硬而且无弹性,缺乏缓冲性,故易受创伤。

(5)恶性变隐睾发生恶变的机会多于正常位置的睾丸,大约是30~50倍。另外,单侧隐睾病人的另一侧睾丸肿瘤的发生率也高于正常人。

(6)精神创伤阴囊内无睾丸可引起患者精神上的创伤,并有自卑感。

三、治疗隐睾症

手术治疗

①睾丸固定,开刀将睾丸强行固定在阴囊内,乃治疗隐睾症最主要和最有效方法,大多数患者采用此法可获得成功治疗。手术时机选择十分重要,过早可能失去隐睾自行下降的机会,过晚又将影响睾丸的功能,过去主张2~5岁为宜,最迟不超过6岁。近年有学者提出宜在2岁前就手术治疗,理由是2岁后患儿的睾丸组织已经发生病理变化。

②睾丸移植,随着显微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用自体睾丸移植法治疗高位隐睾获得较好效果。医生别出心裁地将整个隐睾连同它的血管一齐切下,"搬家"到阴囊里,再在显微镜下手术,将睾丸血管小心地吻合在腹壁下动、静脉上,以保证睾丸的血液循环。

③睾丸切除术,专家提醒:一旦发现睾丸明显发育不良,萎缩变小或质地变软等丧失功能情况,应毫不留情地将隐睾切除,以防日后发生恶变。

温馨提醒:面对疾病,不必惊慌、烦恼,只要选择正规男科医院,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疾病的特点,把预防保健与临床治疗相结合,同时注意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定期体检,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合理、科学地自我调护,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与预防的目的。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附睾炎的手术治疗...”相似的文章

更多>>

附睾炎疾病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可达(2~3)×10/L。尿道分泌物可做染色或非染色检查。尿液分析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查手段。 超声波检查:超声检查在急性附睾炎诊断尤其是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急性附睾炎时,B...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