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6-02-17 17:41:36 来源:凤凰中医
抑郁症表现最近几年在很很多生产完宝宝的妈咪身上都有,那关于产后抑郁症表现,该如何护理以及产后抑郁症怎么办等,这些都是大家很想知道的。那下面就来看看专家介绍的产后抑郁症表现与治疗吧,希
抑郁症表现最近几年在很很多生产完宝宝的妈咪身上都有,那关于产后抑郁症表现,该如何护理以及产后抑郁症怎么办等,这些都是大家很想知道的。那下面就来看看专家介绍的产后抑郁症表现与治疗吧,希望能给生完孩子的妈咪们带去帮助。
产后抑郁症表现有以下几点:
1、精神焦虑不安或呆滞,常为一点小事而恼怒,或者几天不言不语、不吃不喝。白天情绪低落,夜晚情绪高涨,呈现昼夜颠倒的现象,这是产后抑郁症表现较为常见的。
2、几乎对所有事物失去兴趣,感觉到生活无趣无味,活着等于受罪。
3、抑郁症表现为睡眠不佳或严重失眠,因此白天昏昏欲睡。
4、食欲大增或大减,妈咪体重增减变化较大。
5、身体异常疲劳或虚弱状态。
6、产后抑郁症表现还有思想不能集中,语言表达紊乱,缺乏逻辑性和综合判断能力。
7、有明显的自卑感,常常不由自主地过度自责,对任何事都缺乏自信。
8、有反复自杀的意念或企图,这是产后抑郁症表现得最为严重的啦。
了解了以上的产后抑郁症表现后,那对于产后抑郁症如何护理呢?
1、家属要学习和掌握疾病知识,多了解一些产后抑郁症表现,正确对待疾病,多给予理解、关心和支持。学会观察和识别方法,一旦发现,尽早干预,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避免病情加重,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
2、因患者病后会有各种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配偶和家人要主动承担家务和分担照料孩子的事物;
3、为患者创造安静、闲适、健康的休养环境和氛围,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照顾,让患者感受到温馨和支持;
4、在照顾孩子的忙碌中,别忘记多与患者沟通,观察情绪变化,对焦虑、忧郁、自责情绪进行劝解疏导,对悲观的情绪要给予信心和希望,注意发现产后抑郁症表现出的悲观情绪和自伤自杀、伤害孩子的先兆,避免不良的行为发生;
5、如果病情严重,考虑住院治疗。
对于产后抑郁症表现与护理了解后,那产后抑郁症怎么办?
1、一怀孕即开始进入母亲角色
通过阅读书刊、讲座、观摩等途径,学习育儿知识和技能,如喂奶、洗澡、换尿布、抱婴儿等。同时,还要对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规律、常见病痛防治及安全防范有一些了解,并对产后抑郁症表现有心理准备。
2、孕期坚持运动以提高体质
常坐办公室的孕妈咪,最好每天参加一些适宜的有氧运动,锻炼心肺功能,为分娩、产后照料小宝贝及身体在产后尽早康复进行体能储备,以便适应繁忙的母亲角色。
3、对产后情绪变化多一些了解
在孕期与丈夫一起向医生咨询,阅读有关书刊或去孕妇学校学习,对产后抑郁症多一些了解,做好心理准备,积极应对产后抑郁症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4、产后不要过多人打扰
产后要充分睡眠和休息,过度困乏直接影响新妈咪的情绪。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打扰,特别是亲朋好友的探视。同时,产后抑郁症表现中常有精神状态不稳定,因此要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尤其是敏感问题,如婴儿性别、体形恢复及经济负担加重等。
5、尽情投入享受运动有助振奋精神
产后多做运动,特别是在心情不好时。最好选择自己能够尽情投入的享受运动,这样有助于释放不良情绪,让自己的精神振奋起来。
6、丈夫要帮助照料婴儿并做家务
丈夫尽量避免出门,积极主动给小宝贝洗澡、换尿布,并承担其他家务。小宝贝夜里经常会哭闹,丈夫应该与母子同住一起,帮助照料,避免产后抑郁症的表现出现。
7、最好在娘家坐月子
在娘家坐月子,熟悉的环境、至爱的亲人、全无二致的生活习惯,可帮助新妈咪化解照料小宝贝的无措感,并能理解她们的身体痛苦和内心烦恼,经常过问她们的痛痒。
8、帮助新妈咪认同母亲角色
新妈咪要运用母亲角色,关心、爱护、触摸小宝贝,经常与他们情感交流,积极采取母乳喂养,这样可发挥母亲间的交流和鼓励,消除抑郁症表现出的自认为无能的心态。
9、丈夫要多体谅新妈咪情绪变化
当妻子出现情绪沮丧时,丈夫多给予同情、支持、爱护和谅解,避免争吵。同时积极分担家务,多帮助照顾婴儿。在饮食及哺乳方面,多多征求妻子的意见。
产后抑郁症表现与产后抑郁症的治疗,通过上文专家的介绍,妈妈们已经有所了解了吧,作为患者的家属我们要尽量的去理解患者,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生活环境,且对于产后抑郁症表现出来的种种症状,要多加的留心观察,以便做好相关治疗。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