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6-01-26 17:15:11 来源:凤凰中医
大肠癌,大肠癌的病因
医学上的大肠癌,特别是中医上的大肠癌,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了相关症状表现的记载。其实,西医认为,大肠癌是结肠癌、直肠癌的统称,虽然是大肠病变引发癌变形成,但因为其较高的死亡率,一直高居恶性肿瘤排行榜。对于大肠癌,中西医的看法不一样,今天的专家带我们一起从中医方向看大肠癌患病机理。
大肠癌在传统医学中属于称谓不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中医学称之为“症瘕”、“积聚”、“脏毒”、“肠覃”、“锁肛痔”等。
中医学虽没有大肠癌一名,但在2000多年前就已初步认识了大肠癌的病因病机,此后历代医学从不同侧面对本病的认识和治法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和补充,至明清时,中医学对此病的认识更趋全面。如明朝张景岳认为“凡脾肾不足产后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景岳全书·积聚》)。又如清朝王肯堂则言“又有生平性情暴急,纵食膏粱,或兼补术,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流注肛门,结而为肿。”(《外科正宗·脏毒论》),从情志、饮食等方面阐明了大肠癌的成因。
综合诸医家的论述,一致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饮食不节,忧思抑郁,久泻久痢,劳倦体虚,感受外邪,湿毒蕴结等因素引起。此等因素致脾胃受损,水谷精微不能运化输布,以致湿浊内生。加之五脏虚衰(尤以脾肾虚弱为主),正气不足,易受外邪,邪毒滞肠道,日久积聚成块,肿块阻塞肠道,排便艰难或粪便变细变形;湿毒久蕴,化热灼伤血络,则见便血;热毒炽盛,肉腐络伤,则便下脓血,或如鱼胨状,恶臭难闻;久泻久痢,肾阳不足,不能温运脾阳,从致脾肾阳虚。久病累及肝肾,精血亏虚,出现肝肾阴虚,终至神离气脱,阴阳离决。
所以,形成大肠癌的原因,中医史上很早之前就有了对它的准确看法,并且已经比较系统和完善,这为中医治疗大肠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样说来,选择中医治疗大肠癌,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但是,大肠癌患者一定要谨慎选择,作出符合病情需要的判断,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大肠癌的治疗。
推荐文章:巧妙方法帮您辨识大肠癌和痔疮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