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饮食“进口”有限制

时间 : 2016-01-22 18:16:45 来源:《家庭医生》  作者:范华迪  家庭医生

[摘要]

饮食控制,治疗糖尿病的基础 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目的是,既要供给足够的营养素,又要在配合药物治疗时,使血糖处于安全、平稳的水平,从而预防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不论病情轻重,都必须坚持。如果饮食控制适当,即使需要使用药物治疗,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饮食控制主要是控制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将会面临着生活中许多现实问题,饮食无疑是最切身的一个。

饮食控制,治疗糖尿病的基础

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目的是,既要供给足够的营养素,又要在配合药物治疗时,使血糖处于安全、平稳的水平,从而预防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不论病情轻重,都必须坚持。如果饮食控制适当,即使需要使用药物治疗,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饮食控制主要是控制能量的摄取及各产热营养素的比例。产热营养素指的是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脂类等三大类,这些是能量的来源。此外,还需要各种矿物质、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等。

均衡饮食,严格控制主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每天至少三餐,也可少量多餐(3次正餐、1~3次点心)。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不过饥过饱,一般情况下量不要随意增减。主食控制严格,副食可不必控制太严,若体力活动增加或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可适当增加主食。

饮食要均衡,不偏食。每天的食物应包括四类基本食物:谷类、果蔬、肉类及豆类或奶类。

多选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如全麦面包、麦片、蔬菜、水果和豆类。

除发生低血糖反应外,一般不宜饮糖水、吃甜食,如糖果、雪糕、甜饼、市售饮料等;如有喜吃甜品者,可用少量代糖,如阿斯巴糖等。饮食以清淡为宜,少吃煎炸食品,烹调油以植物油为好。若吃含淀粉高的根茎类食物,如芋头、土豆、莲藕等,应从正餐中减去相应的主食。点心餐也应计入全日总能量中,可选用咸饼干、咸面包、淡奶、鸡蛋、花生、水果等。待病情稳定、血糖控制较好时,可吃水果,一般100~200克/日,最好在两正餐间吃,以免血糖波动较大;糖尿病患者或家属,应接受糖尿病教育。有条件者可到大医院咨询营养师,制定切实可行的食谱,每周一轮换。

饮食控制的具体操作

1.计算每天需要的能量先计算出理想体重,一般成人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理想体重±10%的范围,属正常体重。成年人休息状态下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25~30千卡,轻体力劳动30~35千卡,中体力劳动35~40千卡,重体力劳动40千卡以上。根据标准体重、体型、体力活动强度,可计算每日所需能量。例如某男,机关干部,36岁,身高170厘米,体重60公斤,其理想体重为170-105=65公斤,实际体重比理想体重少5公斤(-5/65=-7.7%),属于正常体重,其工作属轻体力活动,每日所需的能量按每日30千卡/公斤即可,其总能量为65×30=1950千卡。

2.计算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量按碳水化合物占50%~60%,脂肪占25%,蛋白质占15%,1克糖和1克蛋白质均产4千卡能量,1克脂肪产9千卡,由此换算成产热营养素的克数,如上例计算出某男每日所需的总能量是1950千卡,则每天需:

碳水化合物为1950×60%÷4=292.5克;

蛋白质为1950×15%÷4=73克;

脂肪为1950×25%÷9=54克。

3.设计食谱根据各餐所供能量及各产热营养素的供能比例,查食物营养成分表来设计食谱。此项工作较烦琐,可咨询营养师,根据已设计好的各个层次能量的全日进食总量,按餐次比例分配即可。(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糖尿病饮食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糖尿病患者,饮食...”相似的文章

更多>>

糖尿病疾病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