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肝损伤

3类人最易发生肝损伤 穴位按摩有效防止肝损伤

时间 : 2016-01-20 16:58:06 来源:

[摘要]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代谢器官,如果发生肝损伤,肝脏就不能进行代谢解毒的生理功能,毒素就会积聚在肝脏内,久而久之便导致肝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导致肝损伤,肝损伤的人群普遍集中于有相同生活习惯的人。那么肝损伤普遍存在于哪些人群呢?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代谢器官,如果发生肝损伤,肝脏就不能进行代谢解毒的生理功能,毒素就会积聚在肝脏内,久而久之便导致肝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导致肝损伤,肝损伤的人群普遍集中于有相同生活习惯的人。那么肝损伤普遍存在于哪些人群呢?

饮酒过多

长期或间断性大量饮酒可引起肝损伤。饮酒量越大、持续饮用时间越长,其后果越严重。酒精会直接毒害肝细胞,影响其结构及功能。中医学认为,“酒为火热之食,损伤肝阴”,即便是在夏天大量饮用冰镇啤酒,也会对肝脏造成损伤。现实中,的确有不少人就是因为饮酒过度才患上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致使肝脏受损。

熬夜过劳

经常熬夜导致睡眠不足,疲劳过度,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影响肝脏细胞的营养滋润,抵抗力下降,致使已受损的肝细胞难于修复并加剧恶化。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肝病专家经研究发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男性患者的监测次数一般要略多于女性患者,尤其是年龄超过40岁的男性患者,监测次数要更频繁,必要时要进行肝活检。尤其是肝功能不稳定的男性患者,其观察时间要进一步缩短,一般为3~6个月,因持续时间较长的转氨酶升高,会造成肝损伤,易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同时男性患者也相对来说更易出现耐药情况,所以在药物的选择上也应该注意乙肝治疗性别差异。

以上3大人群最容易出现肝损伤,肝病专家指出,经过临床研究和调查发现,男性不仅在乙肝发病率上比女性更高,而且患病后容易转为慢性,病情也较重,发展成肝硬化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因此,以上3类人群一定要注意防止肝损伤,男性也不能忽略肝损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肝脏保健,预防肝损伤,以下推荐几个养肝护肝的穴位按摩法。

胆俞

位置:正坐,俯卧,第十胸椎,外开1.5寸处。向下浅按约0.5寸。

功效:在中医养肝中有改善肝胆慢性病,消化不良,胸闷胸痛的功效。

肾俞

位置:後腰部脊椎骨两侧,第二腰椎下,离脊柱约1.5寸的地方。向下按约0.5-1寸。

功效:主泻五脏之热,治五脏之发炎

行间

位置:正坐或卧,脚拇指头和第二趾头之间的缝隙。向下按约0.5-1寸。

功效:泄肝火,凉血热,清下焦,熄风阳。治呕逆、咳血、腹胁胀、腰痛不可俯仰、少腹肿。泄肝经实火;治肋间神经痛。

中封

位置:脚弯前面靠内踝旁有一条大筋,与内踝尖兵齐的内踝前缘处,两者中间的位置。向下浅按约0.5寸。

功效:舒肝通络。治大便困难、身微热,治筋骨缩挛、阴缩入腹、动则牵引痛。

章门穴

位置:肚脐上2寸,两边横开6寸,在第十一肋骨之端。

向下浅按约0.5寸。

功效:在中医养肝中有强化保健肝脏的功效。灸章门穴,有疏肝行气之特效。《难经》曰:「脏会章门。」故「脏病治此」,所以凡心、肝、脾、肺、肾、心包络之疾病,皆取章门穴。

肝俞

位置:正坐,俯卧,第九胸椎之下是筋缩穴,外开1.5寸的地方。向下浅按约0.5寸。

功效:肝俞主泻五脏之热及发炎,并舒通肝气。

太冲

位置:行间穴上方1.5寸的地方,第一、二趾关节後方。

向下按约0.5-1寸。

功效:清熄肝火肝阳,疏泄下焦湿热。治肝疟、腰痛、小腹胀满、阴痛、踝痛。

曲泉

位置:将身体坐正,膝盖弯曲,压住横纹头,再令伸直,手点之处正是一条小筋之下,大筋之上,二者所形成凹陷中即本穴。

向下按约0.5-1寸。

功效:清湿热,泄肝火,通下焦。治脐下之腹痛、小便困难、膝关节痛、子宫下垂。

以上各穴位按摩都要按压5秒,压到有酸感後,休息5秒再按压,一共20次。

预防肝损伤一定要注意杜绝损害肝脏的行为,此外,坚持以上养肝护肝的穴位按摩,此外,还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肝损伤的现象,并给予治疗,保障肝脏健康!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3类人最易发生肝损...”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肝损伤疾病

(一)诊断性腹腔穿刺 这种方法对诊断腹腔内脏器破裂,尤其是对实质性器官裂伤的价值很大,一般抽得不凝固血液可认为有内脏损伤,但出血量少时可能有假阴性结果,故一次穿刺阴性不能除外内脏损伤,必要时在不同部位,不...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