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睑内翻

Schimek法矫正老年性痉挛性下睑内翻

时间 : 2016-01-15 15:42:49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君2005-12-1313:05:30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8月第5卷第16期 &n

杨庆君2005-12-1313:05:30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8月第5卷第16期

【摘要】目的探讨schimek法矫正老年性痉挛性下睑内翻的效果、手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27例(43眼)老年性痉挛性下睑内翻施行schimek法矫正治疗。结果43只患眼中40眼下睑内翻得到较好的矫正,达到治愈标准,有3眼达到好转标准,无未愈者,随访观察2个月~2年,未出现复发。结论用schimek法矫正老年性痉挛性下睑内翻的疗效好、损伤小、恢复快。

关键词老年性下睑内翻痉挛性schimek法

老年性痉挛性下睑内翻矫正术的手术方法很多。其中schimek法矫正老年性痉挛性下睑内翻的疗效好、操做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而且术后无瘢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4年5月期间,应用schimek术治疗老年性痉挛性下睑内翻共27例(43眼)。男11例(18眼),女16例(25眼)。右23眼,左20眼。年龄50~75岁。术后随访观察2个月~2年。

1.2手术方法术前常规检查血压、血常规、出凝血时、尿常规、心电图。

1.2.1钝性分离颞侧眼部消毒后,在患眼下睑中央及外眦角外2cm处,用2%利多卡因作浸润麻醉。作第一个皮肤切口,在患眼睫毛缘下3mm处距中央3~4mm的鼻侧,用镊子夹住皮肤轻提起,剪一个长5mm的水平皮肤切口,钝性分离暴露于睑板面的眼轮匝肌,同时钝性分离切口的颞侧,压迫止血。充分暴露出睑板表面的眼轮匝肌,分离眼轮匝肌,用4-0丝线结扎缚紧眼轮匝肌,丝线两端留约8cm备用。作第二个皮肤切口,在颞侧外眦角水平之外2cm,并高于外眦角水平之上0.5cm处,作一个0.5cm左右的皮肤垂直切口,钝性分离下方至颞部深筋膜,压迫止血。颞侧的钝性分离是为了下一步眼轮匝肌的结扎线结埋在其下,可减少缝肌束线后对下睑皮肤切口的牵拉而影响切口的对位。

1.2.2皮下缝合将留置的缝线分别穿1个10号大三角半弯缝针,沿着下睑中央切口穿过,沿着皮下向颞侧切口潜行,从颞侧切口穿出。去除大角针,换成小角针将缝线缝于切口内的深筋膜上,作成可调节缝线,通过拉紧缝线来调节睑缘的位置,以下睑缘轻度外翻为准,结扎缝线,剪短线头,埋藏于皮下组织内。

1.2.3皮肤切口缝合2个皮肤切口各缝合1针;切口小,对位和闭合好者可不用缝合。

1.2.4术后观察处理术后隔天换药。口服抗生素3天。术后第5天拆除皮肤缝线。

1.3疗效标准治愈:术后拆除皮肤缝线,眼睑水肿消退后,下睑睑内翻矫正,眼睑位置完全恢复正常。好转:术后拆除皮肤缝线,眼睑水肿消退后,眼睑位置基本恢复正常,用力闭眼时出现内翻。未愈:术后拆除皮肤缝线,眼睑水肿消退后,下睑睑内翻同术前,眼睑位置未矫正。

2结果

手术结束观察,卧位时内翻消失,呈轻度外翻,下睑贴伏眼球。坐位时可见轻度睑球分离。术后第二天、第三天眼睑水肿,皮下淤血,术后第五天拆除皮肤缝线时,眼睑水肿消退,眼睑贴伏眼球,眼睑位置正常,无内翻。43只患眼中40眼下睑内翻得到较好的矫正,达到治愈标准,用力闭眼时均未出现内翻,有3眼达到好转标准,用力闭眼时出现轻度内翻,无未愈者,随访观察2个月~2年,未出现复发。

3讨论

老年性痉挛性睑内翻的致病原因:(1)老年人眼睑的皮肤萎缩松驰,弹性与张力减弱,下睑睑板下缘失去正常组织支持而倾向于外,睑板上缘倒向于内,因而形成内翻[1]。(2)老年人眶内脂肪减少,眼球内陷,使眼睑后面缺乏足够的支撑作用,因而常发生痉挛性内翻[2]。(3)老年人眼睑组织萎缩松弛,肌肉纤维束向上卷缩,积聚于睑缘,收缩时将睑缘逼向内侧而形成内翻。睑缘内翻,睫毛刺激角膜,引起眼轮匝肌的反射性痉挛,又增加了内翻的程度。schimek法是将下睑睑板前面的眼轮匝肌束缩短和拉紧,以加强眼轮匝肌的力量来维持下睑板下部在正常位置,睑板上缘不向内倾,内翻得以修复。

3.1与其它方法比较老年性痉挛性睑内翻的矫正方法还有很多,其手术机理如下:通过剪短睑板来加强睑板下部张力;切除部分皮肤、眼轮匝肌来增强皮肤张力及减弱睑缘部眼轮匝肌的肌力;折叠或缩短下睑缩肌来加强下睑缩肌的力量,使下睑板向下向后牵引,来对抗睑缘部肌肉收缩导致的内翻等,以上各类术式都可以矫正老年性痉孪性睑内翻,效果也比较好,但手术复杂,损伤大,易出血,手术时间长易感染,schimek法与其它方法比较,皮肤切口小,损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术后瘢痕小,恢复快。

3.2schimek法的手术要点(1)缝扎眼轮匝肌时,应在睑板表面中下方,缝扎的肌肉要3mm宽,缝扎的肌肉太少,加强眼轮匝肌的力量不够,内翻矫正不足。(2)颞侧切口一定要分离到露出眼轮匝肌的起止部与颞部筋膜,因为这部分筋膜可移动性较小,比较稳固,缝合在其上可以起到固定作用,远期手术效果好,不易复发。(3)固定缝线在皮下潜行时,要在下睑板表面,不能过于偏下,偏下可造成内翻加重;如果患者比较瘦弱,皮下脂肪少,皮肤较薄,固定缝线可在眼轮匝肌下面穿过,这样不会引起皮肤纹理发生改变[3],影响外观。(4)早期要解决倒睫问题,因为睫毛刺激角膜,引起眼轮匝肌的反射性痉挛,又增加了内翻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宋琛.手术学全集.眼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69-73.

2杨钧.现代眼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95-296.

3高玉,景明,孙琰.改良schimek法矫正老年性睑内翻的临床体会.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236.

作者单位:528300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睑内翻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Schimek法矫正老...”相似的文章

更多>>

睑内翻疾病

检查可见睑板、尤其是睑缘部向眼球方向卷曲。倒睫摩擦角膜,角膜上皮可脱落,荧光素弥漫性着染。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