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6-01-07 15:33:42 来源:放心医苑网
鼻疖是发生在鼻部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空气污染、异物刺激、挖鼻孔、拔鼻毛等不良因素,均可损伤鼻前庭皮肤和黏膜,继而细菌入侵这些部位引起鼻疖。鼻疖属中医“鼻疔”范畴。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鼻疖的呢? 1.病因病机 &nb
鼻疖是发生在鼻部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空气污染、异物刺激、挖鼻孔、拔鼻毛等不良因素,均可损伤鼻前庭皮肤和黏膜,继而细菌入侵这些部位引起鼻疖。鼻疖属中医“鼻疔”范畴。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鼻疖的呢?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鼻疖多因挖鼻、拔鼻毛等损伤肌肤,风邪热毒乘机外袭,内犯脏腑,内外邪毒壅聚鼻窍,以致气血凝滞而成。或因饮食膏粱厚味,辛辣炙煿之品,以致火毒结聚,上蒸鼻窍而发。头为诸阳之会,鼻为血脉多聚之处,其脉络内通于脑。若火毒势猛,正气不足,或失治误治,或妄行挤压,则会导致邪毒走散,入犯营血,内陷心包而成疔毒走黄之变证。
2.临床分型
(1)初期:鼻部焮红,疖疮呈粟米状小颗粒,可有痒麻感,微痛,根脚坚硬,如钉之状。可伴发热增寒,周身不适,头痛,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2)中期:疮顶隐见黄色脓点,红肿扩大,可伴身热口渴,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苔黄少津,脉数。
(3)后期:疖肿成脓,肿势紧缩,顶高根软,继而溃破脓出,肿痛减轻。可伴身软出汗,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苔薄,脉细弱。
(4)疔毒走黄:疮头紫暗,顶陷无脓,根脚散漫,鼻肿如瓶,两目合缝。伴头痛如劈,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发痉发厥,呕恶口渴,便秘,舌红绛,苔厚黄燥,脉洪数。
3.中医治疗
治疗原则:宜疏风清热,泄热解毒,清营凉血。
治疗方法:
(1)初期:①外治:用黄连10g,当归2g,生地30g,黄柏10g,姜黄10g,浸入400g麻油中,一天后再文火熬至药枯,去渣,再加入黄蜡徐徐收膏。涂敷患处。②内治:用金银花15g,连翘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5g,薄荷10g,荆芥10g,防风10g,牛蒡子10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2)中期:①外治:用中成药紫金锭调水涂敷。②内治:用金银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穿山甲6g,皂角刺10g,黄连10g,赤芍10g,丹皮10g,制乳没各3g,天花粉5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3)后期:内治:用党参15g,北沙参15g,麦冬15g,生地15g,黄芪15g,金银花15g,五味子10g,山药15g,生甘草10g。水煎,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4)疔疮走黄:内治:①用犀角3g,生地15g,丹皮15g,赤芍15g,黄连10g,黄芩15g,黄柏15g,栀子15g,连翘10g,蒲公英15g。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②中成药六神丸,每次服10粒,每日3次。如神昏谵语,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每次服1丸,每日3次。
综上所述,以上是中医治疗鼻疖的方法的介绍,希望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