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肺损伤

急性肺损伤模型中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时间 : 2016-01-06 16:31:12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bsp; 为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和常规机械通气(cmv)对急性肺损伤模型气体交换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kerrcl博士及其同事在成年兔模型中进行了相关研究。  

为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和常规机械通气(cmv)对急性肺损伤模型气体交换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kerrcl博士及其同事在成年兔模型中进行了相关研究。

研究人员利用n-亚硝基-n-氨基甲酸甲酯制作成年兔急性肺损伤模型,将兔麻醉后随机接受以下一种方式进行通气:1.hfo120min;2.cmv120min;3.hfo60min,随后cmv60min;4.cmv60min,随后hfo60min;5.cmv60min。受试动物采用小潮气量进行cmv,并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后者在整个实验期间增加。

kerrcl博士等发现,采用hfo通气的动物氧合情况明显好于cmv。同cmv相比,hfo辅助通气后,以大聚集物形式存在的表面活性物质比例明显增加,且表面活性物质的分解也明显减少。

研究人员认为,在该急性肺损伤模型中,hfo作为一种较好的通气方式可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从大聚集物分解为小聚集物形式,从而使肺泡腔中大聚集物的比例增加。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急性肺损伤模型中...”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肺损伤疾病

1.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有继发感染时增加。 2.影像学检查: (1)早期放射性肺炎:放疗早期致肺部充血及渗出改变,在放射的相应部位出现纹理增多和小片状影,边缘较模糊,严重时逐渐互相融。 (2)肺...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