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冻伤

冻伤的诊断

时间 : 2015-12-30 15:09:16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冻伤的诊断:冻伤是冬季最为常见的病症,当人体的体温长时间的处于低温的时候就会发生冻伤的情况。冻伤处局部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根据损害程度临床分为四度,第一、二度主要为组织血循环障碍,第三、四度有不同深度的组织坏死。   一度:

冻伤的诊断:冻伤是冬季最为常见的病症,当人体的体温长时间的处于低温的时候就会发生冻伤的情况。冻伤处局部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根据损害程度临床分为四度,第一、二度主要为组织血循环障碍,第三、四度有不同深度的组织坏死。

一度:皮肤浅层冻伤。初起皮肤苍白、继为蓝紫色,以后有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二度:为皮肤全层冻伤。除红肿外,出现水疱,疱破后易感染。如无感染,经2~3周后水流干枯成痂。

三度:冻伤累及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皮肤由苍白色渐变为蓝色,转而为黑色,感觉消失。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易继发感染。愈合后可留疤痕,并可影响功能。

四度: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均被冻伤。冻伤部位呈暗灰色,边缘可有水肿和水疱,感觉和运动完全丧失。2~3周后坏死组织分界清晰,形成干性坏疽,有水肿和继发感染转为湿性坏疽。常后遗有伤残和功能障碍。少数可并发肺炎心包炎等感染。

冻僵多发生于在寒冷环境中逗留和工作时间过久,而其保暖御寒措施不足,陷埋于积雪或浸没于冰水等情况时也可发生。冻伤可发生在气温不太低,甚至在0℃以上,常由于穿着过紧或潮湿的鞋靴引起。老人、婴儿、体质极度衰弱者和慢性心血管病,前脑垂体和甲状腺机能减退、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偶尔在温度过低的室内亦可发生冻僵和冻伤。饥饿、疲劳、酒后等更易诱发本病。

冻僵是寒冷刺激脑前视区的皮温和深温受体,通过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使体表血管收缩以保持体温,同时通过运动神经增加肌肉张力和抖动来产生热量。但是所增加的热量都是有限的,仅比安静状态时增加40%~60%。寒冷使氧耗量和心搏出量增加,在5℃的环境中,氧耗量约增加3倍,心输出量增加95%。寒冷影响意识和思维活动,降低对外界的反应性和工作能力。当寒冷继续存在,使体温下降到35℃以下称低温。低温影响脑和心脏功能,并妨碍葡萄糖等能量代谢。体温在26~33℃时,寒冷直接作用于心肌、使心跳减慢和心律失常;17~26℃时,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氧释放减少,使组织缺氧;12℃时,细胞膜钠通道阻断,钠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使肌纤维无应激反应,并出现感觉和运动神经麻痹,周围血管扩张而导致失热,进一步引起体温下降。倘若低温为时较短,体温回升时神经和肌肉的功能可以恢复。如果低温持续数小时,神经和肌肉发生退行性变,即使体温恢复正常,其功能亦难以恢复。冻僵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解冻后血管腔内易形成血栓和引起组织缺血性坏死

冻伤的诊断:冻伤是局部温度过低,致使局部血管先收缩、后扩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组织水肿,血管内血液浓缩和血管壁损害,形成血栓以致引起组织坏死。病变可仅限于皮肤或累及深部组织,包括肌肉和骨骼。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冻伤的诊断”相似的文章

更多>>

冻伤疾病

组织病理:表皮和真皮水肿,血管充血,可见红色血栓形成,继之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皮肤附件萎缩或变性,脂肪组织呈现结晶及坏死,血管内有时有游离的和细胞内的脂肪滴(为冻伤独有特征),随冻伤程度的加重,组织...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