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5-12-30 15:03:19 来源:放心医苑网
直肠脱垂是一种临床征象,虽然并不常见,但是对人们的健康伤害很大,可能是由于人体发育、不良习惯等导致的,多发于幼年期、老年期、久病体弱和身体瘦高者,一般来说女性高于男性,应及时进行治疗。那么究竟什么是直肠脱垂,又有哪些基本常识需要大家来一起普
直肠脱垂是一种临床征象,虽然并不常见,但是对人们的健康伤害很大,可能是由于人体发育、不良习惯等导致的,多发于幼年期、老年期、久病体弱和身体瘦高者,一般来说女性高于男性,应及时进行治疗。那么究竟什么是直肠脱垂,又有哪些基本常识需要大家来一起普及呢?
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直肠壁部分下移,即直肠黏膜下移,称黏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直肠壁全层下移称完全脱垂。若下移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称内脱垂;下移到肛门外称为外脱垂。
病因
直肠脱垂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
1.解剖因素
发育不良幼儿、营养不良患者、年老衰弱者,易出现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无力;小儿骶骨弯曲度小、过直;手术、外伤损伤肛门直肠周围肌或神经等因素都可减弱直肠周围组织对直肠的固定、支持作用,直肠易于脱出。
2.腹压增加
如便秘、腹泻、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排尿困难、多次分娩等,经常致使腹压升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3.其他
内痔、直肠息肉经常脱出,向下牵拉直肠黏膜,诱发黏膜脱垂。
目前,引起直肠完全脱垂有以下两种学说。①滑动疝学说因腹腔内压力增高及盆底组织松弛,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处直肠前腹膜反折部被推向下移位,将直肠前壁压入直肠壶腹,最后脱出肛门外。②肠套叠学说套叠始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在腹压增加,盆底松弛等因素影响下,套叠部分不断下移,最终使直肠由肛门外脱出。
2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有肿物自肛门脱出。初发时肿物较小,排便时脱出,便后自行复位。以后肿物脱出渐频,体积增大,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门内,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最后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时亦可脱出。随着脱垂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常有黏液流出,导致肛周皮肤湿疹、瘙痒。因直肠排空困难,常出现便秘,大便次数增多,呈羊粪样。黏膜糜烂,破溃后有血液流出。内脱垂常无明显症状,偶尔在行肠镜检查时发现。
3检查
检查时患者需下蹲后用力屏气,使直肠脱出。部分脱垂可见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黏膜皱襞呈放射状;脱出长度一般不超过3厘米;指检仅触及两层折叠的黏膜;直肠指检时感到肛门括约肌收缩无力。患者用力收缩时,仅略有收缩感觉。若为完全性直肠脱垂,表面黏膜有“同心环”皱襞;脱出较长,脱出部分为两层肠壁折叠,触诊较厚;直肠指检时见肛门口扩大,感到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当肛管并未脱垂时,肛门与脱出肠管之间有环状深沟。乙状结肠镜可见到远端直肠充血、水肿。排便造影检查时可见到近端直肠套入远端直肠内。
此类患者应认真做好饮食护理,防止不利因素发生。此类患者一定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术后恢复的1~2周内,病人应减少活动,静躺休息,对术后彻底康复极为有利,大家应特别注意才行。如果术后患者活动加强或做其它运动可使腹压增加,使治疗面分离,可并发出血等。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