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5-12-28 15:05:09 来源:放心医苑网
室内外温差过大,被公认为是引爆脑中风的导火线。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教授近日提醒市民,夏季应谨防“小中风”偷袭,高危人群要积极接受规范化的干预治疗。 “一过性”症状需警惕 30多岁的张先生,早晨起床后刷牙时,突然倒地,随即出现半身不遂、口齿
室内外温差过大,被公认为是引爆脑中风的导火线。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教授近日提醒市民,夏季应谨防“小中风”偷袭,高危人群要积极接受规范化的干预治疗。
“一过性”症状需警惕
30多岁的张先生,早晨起床后刷牙时,突然倒地,随即出现半身不遂、口齿不清等症状,被送往医院急诊。可是,人还没有到医院,这些症状很快就自动消失了。在家人的坚持下,张先生还是走进了急诊室。很快诊断便明确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俗称“小中风”,必须接受全面检查。
董强教授介绍说,正是由于家人的坚持,张先生才得以及时就诊,使得张先生在积极干预下避免再次出现中风的风险。据悉,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国家。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约250万例,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脑卒中可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大部分,为70%,而“小中风”恰恰是脑卒中的一个显著“先兆”。
“令人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对于这个‘警报’却充耳不闻,从而丧失了预防卒中的最佳时间,留下了终身的遗憾。”董教授介绍说,半数以上的病人在脑中风发作前都曾发生过tia,20%的tia患者会在随后的3个月内发生中风。有统计显示,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更令人担忧的是,脑血管病的复发率很高。据统计,30%的卒中幸存者在5年内会再次卒中,且再次发病的患者预后更差。
董教授指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症状和中风非常相似,比如突然出现面部、上下肢或单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视线模糊,突发不明原因的头痛或头昏,平衡调节障碍或行走困难等。“而由于tia持续时间很短,只有数分钟至数小时,之后病情会迅速好转,因此非常容易被患者和家属忽视。”
一周内须接受血管评估
“相比出血性脑卒中病人而言,‘小中风’病人属于不太听话的那一类。”二军大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永巍医生告诉记者说,遇到这些病人时,让他住院,他说自己已经没事了;让他做血管评估的相关检查,他会怀疑医生乱开单……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于市民的脑梗死二级预防健康教育太少了。
“其实,卒中发生的源头是因为脑血管存在病变,血管狭窄或闭塞直接导致脑梗死。因此,发病后对于脑血管的评估尤为重要。”目前,卫生部的相关规定已明确规定,卒中患者必须在一周内接受对包括颅内血管(大脑中动脉等)和颅外血管(颈动脉等)的血管评估。在完成血管评估后,若发现存在严重的血管狭窄,医生将结合患者病情决定相应的血管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等。
医院联动可有效预防
脑梗死的二级预防虽然是相对被动的,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然而,来自上海市神经内科医疗质控中心的最新抽样调查显示却不尽如人意,在被抽查的22家医疗机构中,仍有部分医疗机构对于脑梗死病人的对症分层治疗处理不到位,治疗欠规范。
董强教授介绍说,在该院的脑中风专病门诊中,一年的门诊随访量可达6万余人次。然而,他和同事们时常会发现,先前开出的药物处方被社区医生“更改”了。无独有偶,在长海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许多“老病人”也会拿出社区开出的新处方来咨询。“而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是针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仔细分析发现,问题出在社区医生专业知识更新太慢,跟不上。”
据了解,针对这一情况,目前本市已在探索由上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专科医生结对的方式,共同寻求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最佳社区模式,以期扎紧篱笆,谨防中风来偷袭。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