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骨折

骨质疏松都是因为缺钙吗?

时间 : 2015-12-22 11:53:48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骨质疏松都是因为缺钙吗?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这是大多数人的认知,其实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缺钙只是原因之一。专家向那些还在展示大背包、细高跟的美女们发出警告,这些时尚行头或许让你光彩照人,但你可曾想过,这些看似时尚的行为恰恰是骨

骨质疏松都是因为缺钙吗?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这是大多数人的认知,其实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缺钙只是原因之一。专家向那些还在展示大背包、细高跟的美女们发出警告,这些时尚行头或许让你光彩照人,但你可曾想过,这些看似时尚的行为恰恰是骨骼健康的大敌!脖子僵硬、腰酸背痛都已经在向你发出抗议了,骨骼骨质也在不断流失!有关骨质疏松的重难点问题,你又了解多少?

一、骨质疏松症——绝非简单的“缺钙”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特点是骨量减少,易于骨折。

老年人全身脏器功能减退,特别是肾功能衰退明显,致使体内活性维生素d缺乏,继而引起人体对钙的利用率下降,骨量减少,并且肌肉平衡能力下降更易跌跤,骨质疏松造成的骨折发生率也大大上升。此外,女性进入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所致的体内雌激素骤减,也会加速骨量丢失,加重骨质疏松症状。

二、骨质疏松症的危害——隐匿起病

骨质疏松,骨量丢失本身,在多数时候并没有症状,因此医学上称其为“寂静的流行病”。老年人只有当骨量丢失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发生腰背疼痛、身高缩短、甚至骨折时,才会对骨质疏松引起重视。

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已经引起国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部骨折,1年内死亡率高达20%,致残率更是高达惊人的50%。

三、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饮食+运动+药物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改变是不可逆的,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首先,合理饮食,为了维持骨骼健康,每日人体需要从饮食中摄入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老年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不少于800-1000毫克,含钙高的食物包括各种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米、深绿色的蔬菜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有禽类、蛋类、动物肝脏等。饮食摄入不足者应当补充钙剂。其中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应常规补充钙剂。

除了合理的饮食,维持每日适量的运动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适量的户外运动,并保证充分的日光照射,在预防骨质疏松中具有重要作用。适当运动可以增加骨骼肌肉系统强度,对骨骼健康最为有益的运动是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爬楼梯、网球、跳舞、太极等,均可强化骨骼系统,增强平衡能力,减少骨折发生机率。

重视居家安全,避免跌倒老年人或者是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需要重视。改善环境,避免跌倒等意外的发生。

就医提示

您有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1、身材变矮、弯腰驼背,这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表现

2、腰背酸痛:活动加重,休息后疼痛减轻的腰背酸痛是由于骨质疏松症引起。

3、体型偏瘦、营养状态差,厌食偏食或胃肠道疾病所导致的营养不良。

4、嗜烟嗜酒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

5、年龄因素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中占很大比重,在女性绝经前后,也就是45-50岁开始就应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而男性一般在63-77岁之间开始出现雄性激素分泌减少造成骨质疏松症,也应进行骨密度检查。

6、长期用药、其他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易患骨质疏松症,而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多发性内分泌病、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支气管哮喘病、肺心病、强直性脊柱炎、骨肿瘤引起的骨破坏等多种疾病都容易继发骨质疏松症。

以上内容是对“骨质疏松都是因为缺钙吗?”的简单介绍,因此我们都知道了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有多种,缺钙只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致病因素。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骨质疏松方面的内容,请登录有问必答网进行提问,我们有专业的医生为您解答。

(责任编辑:jbwq)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骨质疏松都是因为...”相似的文章

更多>>

骨折疾病

1.X线检查 凡疑为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线拍片检查,可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性骨折、深部的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等,即使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X线拍片检查也是必需的,可以了解骨折的类型和...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