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及发病机制

时间 : 2015-12-21 16:44:59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bsp; 【发病机制】尚未发现肾脏有病理变化。抗利尿素分泌正常,渗透压感受器与血容量感受器的功能正常,主要缺陷为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抗利尿激素(adh)不发生反应。 &nb

【发病机制】尚未发现肾脏有病理变化。抗利尿素分泌正常,渗透压感受器与血容量感受器的功能正常,主要缺陷为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抗利尿激素(adh)不发生反应。在正常情况下,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环化酶,催化atp转变为camp,从而增加了膜的通透性,使管腔内的水分回吸收增加。本症camp的生成减少,可能由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avp特异受体有缺陷,不能与avp结合,或由于细胞膜中的腺苷环化酶缺陷,因而影响了对avp的反应。肾脏前列腺素对avp有一定抑制作用,服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可使一些本症患者的尿浓缩功能有所好转。髓袢升支和远曲小管对钠与氯的回吸收不受影响,虽血浆渗透压升高,但水分不能相应地回吸收,因而尿呈低渗性,其渗透浓度仅能维持在80~150mmol/l,(80~150mosm/l,正常值100~1400mmol/l)。若尿的渗透浓度为100mmol/l,则每排出1mmol/l的溶质,相应地须排出10ml的水。若尿渗透浓度为1000mmol/l,则每排出1mmol溶质仅需排出1ml的水。若病人的电解质入量过多,必须相应地排出大量的水。如果水入量不足,则钠、氯离子的排出发生障碍,血钠、氯和尿素升高,血容量减少,出现高渗性脱水。当脱水出现后,由于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某些病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脱水后,肾浓缩功能可稍有好转,尿的渗透浓度可稍高于血浆的渗透浓度。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肾性尿崩症及发病...”相似的文章

更多>>

尿崩症疾病

1.血浆渗透压和尿渗透压 关系的估价 血奖学金和尿渗透压的正常关系,如果一个多尿病人数次同时测定血和尿的渗透压均落在阴影的右岕,则这个病人患有中枢性尿崩症或肾性尿崩症,如果对注射血管加压素的反应低于正常(...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