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5-12-09 16:23:53 来源:放心医苑网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本病的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对人们的危害极大,现如今扩张型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本病的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对人们的危害极大,现如今扩张型心肌病的外科治疗也有了很大的进展,下面来详细介绍。
扩张型心肌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1)左室减容手术:左室减容手术由Batista等首先报道,他们将DCM患者扩大的左心室游离壁纵向部分切除。结果发现术后患者左室容积减小,心功能得以改善。左室减容术基于DCM患者左室扩大、松弛,而减容手术后左室腔减小,更趋于椭圆形,左室壁局部应力减小,心室肌僵硬度减低,减少左室后负荷(如收缩期室壁应力),进一步减少心室耗氧量,改善左室泵功能
(2)动态心肌成形术:1993年由Carpentier等首先报道,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侧背阔肌分离、包裹扩大的心脏,术后2周开始用直流电刺激背阔肌,以增加左心室的收缩力。作者总结7年中52例接受心肌成形术的心衰患者,结果显示术前病死率23%(12/52),术后病死率20%(8/40),术后实际7年存活率70.4%。随访中发现患者心功能改善,LVEF提高。心导管显示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和左室压无明显改变。
当心脏移植禁忌时,此法可作为替代方法之一。该手术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机制在于:骨骼肌包绕心脏,起到缠绕效应,从而停止衰竭心肌的重构;骨骼肌的主动收缩,辅助增强了衰竭心脏的收缩力。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