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5-12-09 16:15:08 来源:放心医苑网
目前对于以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等为代表的恶性血液病的治疗,其基本着眼点是直接用手术切除或用电离辐射或化疗药物来杀伤肿瘤,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复发或耐药,或者是由于患者不能耐受副作用而影响疗效。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运用自然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原
目前对于以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等为代表的恶性血液病的治疗,其基本着眼点是直接用手术切除或用电离辐射或化疗药物来杀伤肿瘤,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复发或耐药,或者是由于患者不能耐受副作用而影响疗效。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运用自然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在多个层次上研究各种生物体尤其是人体的结构、功能以及其他生命现象的边缘科学。其研究可广泛应用于对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监护、治疗、保健、康复、生殖健康以及有关的生物医学基本问题。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品进行血液病治疗成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而受到瞩目。
1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得以成功应用,此类药物主要有两类,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分子靶向治疗的实施首先需通过免疫组化(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正确的寻找分子靶标,根据其结果筛选合适的靶向药物,可采用单纯的生物治疗、生物化疗、生物放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在完成一定疗程时间和用药后通过pet/ct、ct、mri、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方法评价疗效。
mylotarg(注射用gemtuzumab)是美国fda批准销售的一种抗癌药物,用于治疗cd33-阳性急性骨髓白血病,它是第一种抗体目标的化疗药物。mylotarg是人体的单克隆抗体,它的目标是结合到肿瘤细胞存在的cd33抗原(80%-90%的急性骨髓白血病患者表达阳性),在那里它将选择消灭肿瘤细胞。在mylotarg的三项第二阶段的临床试验中,所涉及到的142位患者,单一治疗导致26%的总的缓解率,而平均的存活持续时间为5.9个月。
另一种在血液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单克隆抗体介导的靶向治疗药物是美罗华rituxima)。美罗华是基因工程研制的人、鼠嵌合性抗cd20单克隆抗体。cd20表达于正常、肿瘤性前b细胞、成熟b细胞,而不表达于造血干细胞、浆细胞和其他造血系,且有超过90%的b细胞淋巴瘤表达cd20。美罗华对惰性nhl有高度的杀伤活性。hainsworth等[1]开展了一项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62例未接受系统治疗的ⅱ一ⅳ期惰性nhl患者,以美罗华作为一线治疗药物治疗,剂量为375mg/1ti,每周1次,4周为一疗程,拥有目标反应和病情稳定的患者6个月重复给药,最多4个疗程,最短随访期为5个月,有效率达65%,其中27%完全缓解。滤泡性淋巴瘤与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中有效率类似(分别为63%、66%)。
2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包括体细胞疗法、细胞因子疗法。体细胞治疗是通过分离获取的患者自身免疫细胞,在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利用生物技术大量扩增出具有高度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再回输到患者体内,此类细胞包括lak细胞、til细胞、cik细胞、dc细胞、cd3ak细胞、akm细胞等,此疗法对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以及其他恶性血液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轻微。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或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所合成、分泌,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成熟、调节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促进创伤愈合和参与肿瘤消长等功能的小分子多肽类活性分子。临床应用较多的主要包括干扰素(ifn-α、ifn-β、ifn-γ)、白介素(il-2、il-4、il-7、il-12等)、造血刺激因子(epo、tpo、g-csf、gm-csf、il-11、il-3等)、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修复因子(gm1、egf、bfgf等),用于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病毒感染、造血抑制、放射损伤等的治疗。特别是il-2作为一种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治疗剂在临床血液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在aml骨髓移植、化疗后的巩固治疗及骨髓净化等方面疗效显著。
肿瘤疫苗的作用是应用特异性的、具有免疫原性的肿瘤抗原,来激活、恢复或加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清除残存和转移的肿瘤细胞。第一代疫苗是在整个肿瘤组织或肿瘤细胞的提取液中加入非特异性佐剂制成,它可以产生20%左右的临床反应;第二代肿瘤疫苗是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或重组的肿瘤抗原。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