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时间 : 2015-12-09 14:54:59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通过适当的诱导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完全缓解(cr)率可达到70%-90%,但复发率(rr)高,长期生存率仅为30%-40%,远远低于儿童all的疗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目前已成为治疗成人all最有效

通过适当的诱导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完全缓解(cr)率可达到70%-90%,但复发率(rr)高,长期生存率仅为30%-40%,远远低于儿童all的疗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目前已成为治疗成人all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1、成人all预后因素

成人all是一组异质性很强的疾病,目前往往根据all的不同预后选择个体化治疗,这对于提高疗效非常重要。目前比较公认的成人all预后相关因素包括:诊断时年龄>35岁;白血病计数>30×109/l(b-all)或>100×109/l(t-all);免疫分型为pro-b或early-tall;细胞遗传学异常如t(9;22)/bcr/abl(+),t(4;11)/all1-af4(+),t(8;14)/myc/igh+,复杂核型,低亚二倍体/近三倍体等;微小残留病变(mrd)在诱导治疗后仍≥10-3或巩固治疗后≥10-4。具有一项以上不良因素的患者为高危组,反之则为标危组。其中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异常以及mrd监测是最有意义的预后因素。

2、allo-hsct治疗成人all

成人all进行allo-hsct的具体时机和适应症并没有完全确定。对于具有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大多认为在cr1时即应行allo-hsct;低危或标危患者cr1是否应该行hsct,各家说法不一。goldstoneah等(blood2008;111:1827)的研究显示,cr1期的标危患者进行allo-hsct较化疗或自体移植可获得较大的益处,提示有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在cr1时进行allo-hsct能发挥了最大潜能的gvl效应,但对年龄偏大的高危患者来讲,移植相关死亡率可能会抵消复发风险的降低,影响总体生存。cornelissenjj等(blood2009;113:1375)同样证明,cr1期进行allo-hsct其5年efs明显高于化疗/自体移植的患者(60%对42%)。通过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标危患者进行allo-hsct获益更明显,5年生存率可高达69%。多项大型的前瞻性试验也得到类似结果,同胞供者allo-hsct有较高的复发率而无关供者allo-hsct有较高的trm,两者os无明显差异。hsct前的治疗强度,预处理方案,hsct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各hsct中心的条件和经验都可能影响移植预后。目前需要更大型的多中心协作来评价allo-hsct作为一线治疗的效果,主要是平衡allo-hsct疗效与移植前化疗及预处理毒性的关系,以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并确定最佳的allo-hsct时间。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all患者持续缓解约6个月进行allo-hsct可明显提高长期生存率,延长化疗时间可致移植相关死亡率(trm)明显增加(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87)。有研究报道,有合适供者的患者,一旦达到cr1,即应开始allo-hsct,多周期化疗并不能减低移植后复发率,反而增加trm。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国外结果相似。

目前大多数研究赞同根据危险因素进行allo-hsct指征的选择。2007年美国血液学年会给出了55岁以下成人all根据风险分层进行allo-hsct的建议:<40岁的成人all患者,若有hla相合同胞供者,无论高危或标危,cr1时推荐亲属hla相合allo-hsct;若无hla相合同胞供者,高危患者cr1时建议mud-hsct。对具有不良预后因素(ph+all,诱导治疗后mrd>10-3),≥cr2,或原发难治all患者,只要有hla相合供者均推荐allo-hsct。在一些研究中心,对所有的患者在cr1即进行allo-hsct以提高治疗效果。最近卫生经济分析证明,在cr1进行allo-hsct具有较好的效价比。

3、影响移植疗效的因素

3.1预处理方案

对所有患者而言,采用含tbi的预处理方案者5年dfs率明显优于采用含马利兰的预处理方案者,但最佳tbi剂量仍不明确。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结论(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87)。vp16与tbi联合的预处理方案具有良好的抗淋巴细胞白血病效果,采用该预处理方案治疗成人allcr1患者allo-hsct后3年dfs率达64%,复发率仅为12%[9]。marks等[10]比较了cy-tbi和vp16-tbi预处理方案中不同tbi剂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发现预处理方案中tbi的剂量(<或>13gy)对cr1期移植的all患者在trm、dfs、os以及rr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但对于cr2期患者,采用vp16-tbi或者cy-tbi(>13gy)的方案疗效优于cy-tbi(<13gy)方案。因此,作者建议对于allcr2患者进行allo-hsct时宜采用vp16-tbi预处理方案,采用cy-tbi方案时tbi剂量宜≥13gy。最近zohrenf等(bmt2009:1-8)临床资料表明应用福达拉宾、阿姆萨、阿糖胞苷联合12gy的tbi具有很强的杀伤all细胞效应,对高危和复发的all疗效明显提高,5年efs为60%。shigematsua等应用中剂量vp-16、环磷酰胺和tbi预处理方案对37例成人all预处理后进行血缘或无关供者hsct,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3年总生存率高达89.2%,其中10例ph+all全部存活。

3.2疾病状态和微小残留病(mrd)

all患者在cr1期进行allo-hsct疗效明显优于cr2及更晚期的缓解状态或复发与未缓解状态,复发或未缓解疗效最差,生存率不到20%。目前用来判断治疗反应的更为准确的方法是检测mrd,mdr阳性是预后不良的独立的预后因素。mrd主要通过检测all相关的免疫表型或特异的融合基因或基因重排,如bcr/abl,igh,tcr等。all患者移植前后进行mrd监测对于判断疗效具有重要意义。spinelli等研究43例高危成人all患者allo-hsct前后mrd状态对移植疗效的影响,结果发现移植前mrd阴性者移植后3年os率达80%,阳性者为49%(p=0.017),累积rr分别为0%与46%(p=0.027);移植后100天mrd阴性者rr为7%,明显低于mrd阳性者(80%,p=0.0006)。

3.3gvhd和gvl效应

尽管gvl效应在all不象aml和cml明显,但很多研究也证实all患者allo-hsct后确实存在gvl效应,出现agvhd或cgvhd均与复发率降低相关。来自骨髓登记处的资料也比较了cr1期患者移植后复发率与gvhd的关系,无gvhd者3年复发率为44%,仅发生agvhd者3年复发率为17%,仅发生cgvhd者3年复发率为20%,两者均发生者3年复发率为15%,而接受同基因hsct者3年复发率为41%(p<0.01)。实验研究证明,b-all患者allo-hsct后发生gvhd的患者对正常b细胞和恶性b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导致复发率的降低同时可造成b细胞恢复延迟。实验研究证明,具有bcr/abl和ink4a/arf突变细胞株仍保留对异体反应t细胞的敏感性,说明即使ph+all仍可以通过allo-hsct和诱导gvl效应达到治疗的目的(bbmt2008;14:622)。

尽管如此,临床上all移植后复发患者给予dli治疗疗效甚微,其原因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与其他肿瘤细胞相比,all细胞抗原递呈能力缺陷,hsct后白血病细胞生长动力学异常,t细胞对all细胞表面抗原早期反应差,持续时间短。因此,复发的all患者给予dli之前先进行化疗,可能会提高疗效。另外,利用患者树突状细胞(dc)递呈抗原给供者淋巴细胞,或发展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治疗有助于增强供者t细胞的gvl活性,改善all患者预后。对于高危的all患者,进行预防性dli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3年efs由无dli的37%提高到dli的62%,但dli相关的gvhd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4、ph+all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ph+all占成人all的20%~30%,cr率为虽然与普通all差别不大,但复发率高,预后较差。ph+all是allo-hsct的最佳适应症,在伊玛替尼临床应用前,即使应用allo-hsct预后也较差。一组197例ph+all回顾性研究表明,cr1期5年os率仅为34%,而cr2或复发及难治性患者生存率更低。伊玛替尼临床应用后使ph+

all患者allo-hsct疗效明显提高,是当前ph+all治疗的一项重大进展。伊玛替尼在ph+all治疗中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①移植前应用于诱导缓解使肿瘤负荷减到最小,从而可提高移植后的无病生存率;②预处理过程中加用伊玛替尼可协同放化疗更多清除残留白血病细胞(mrd),从而减少移植后的复发率;③移植后的维持治疗,对清除mrd,减少复发有重要意义。lee等对29例ph+all患者采用伊玛替尼与传统化疗交替治疗,cr率为79.3%。其中25例患者在cr1期进行allo-hsct,中位随访25个月,3年rr和nrm率分别为3.8%和18.7%,dfs率、os率均为78.1%,明显优于历史对照(38.7%,p<0.001)。这说明伊玛替尼用于移植前治疗可提高移植患者的生存率。wassmann等对ph+all患者比较了伊玛替尼与化疗同时治疗和交替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发现同时治疗组有较高的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率(52%vs19%,p=0.01)。因此,移植前同时应用伊玛替尼与化疗或许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此外,为减少移植后复发,carpenter等研究伊玛替尼用于ph+all(15例)、加速或急变期cml(7例)allo-hsct后预防复发的耐受性与有效性。从植活开始,给予格列卫维持治疗一年,中位剂量400mg/d。中位随访1.4年,17例患者dfs,而15例ph+all患者移植后12例处于分子缓解状态,同时发现伊玛替尼的药物耐受性较好。因此,伊玛替尼用于移植后预防复发是安全可行的。也有文章报道了伊玛替尼治疗ph+all移植后mrd(+)患者的疗效,52%的患者中位用药1.4个月后bcr/abl转阴,转阴者获得持续分子缓解,而用药6~10周bcr/abl融合基因持续阳性者,几乎都会复发。

5.总结和展望

总之,allo-hsct是治疗成人all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预后因素进行危险度评估可以让更多的cr1患者从中受益。改进预处理方案可减少复发率和移植相关死亡率,从而改善移植的治疗效果。对于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dli可减少复发率,但由此诱发的gvhd和骨髓移植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完善dli的输注方式使其更安全是将来的研究方向。对于移植后复发患者单独dli效果较差,联合化疗可提高疗效。移植前后监测mrd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mrd检测水平,将mrd监测用于all患者移植后的随访分析中,为判断分子水平复发,进行早期治疗提供选择。伊玛替尼用于ph+all患者allo-hsct前后均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其长期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相似的文章

更多>>

白血病疾病

在血象和骨髓象不足以证实急性白血病时,可应用淋巴结穿刺液涂片 和特异性皮损 印片检查找到相应的白血病细结合病理印片,有助于诊断。 血液生化检查: ①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TDT):在ALL时活性增高,而在A...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