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5-12-04 14:25:40 来源:放心医苑网
药理作用:洋地黄毒苷在治疗量时,对心脏的作用表现为: ①正性肌力作用:抑制na+-k+-atp酶,钠、钾离子通过心肌细胞膜主动转运之能量,即由此两系提供(钠泵)。洋地黄毒昔与na+-k+-atp酶在细胞膜上可逆性结合,阻止了atp的结合,
药理作用:洋地黄毒苷在治疗量时,对心脏的作用表现为:
①正性肌力作用:抑制na+-k+-atp酶,钠、钾离子通过心肌细胞膜主动转运之能量,即由此两系提供(钠泵)。洋地黄毒昔与na+-k+-atp酶在细胞膜上可逆性结合,阻止了atp的结合,阻抑na+和k+的主动转运,钠泵失活,结果使细胞内na+增加,k+减少,洋地黄毒苷类的直接电生理作用及毒性是由此而来的。细胞内na+增加能刺激na+-k+交换增多,而使细胞对ca2+的摄入增加,ca2+在兴奋收缩联中起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因而细胞内ca2+的增加可能是洋地黄毒苷产生正性肌力作用的基础。
②电生理作用:治疗剂量的洋地黄毒苷轻度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使房室结传导时间和不应期延长,致使房室传导减慢,心房肌的应激性降低,延长心房肌细胞和房室结细胞的有效不应期。
③自主神经系统作用:洋地黄毒苷作用于心肌,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和心肌对乙酰胆碱作用的敏感性。
吸收排泄: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生物利用度高达90%以上,服药后2~3小时显效,6~12h达峰效应,血清治疗浓度为15~25ng/ml,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7%。主要在肝内转化,部分代谢成地高辛,部分转化成无活性的代谢产物。消除半衰期一般为4~7d。由胆汁排出,再循环后,最终由尿排出,80%皆为无活性代谢物。母体化合物经肾排泄量仅为10%~20%。在肝功能不良时,肝外消除途径增强。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