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胃炎

中医如何治疗湿热型慢性胃炎

时间 : 2015-11-24 15:24:57 来源:放心医苑网

[摘要]

典型病例  郭大叔,42岁,2003年6月28日初诊。自诉胃脘部不适近1年,开始时自觉上腹部隐隐作痛,闷胀,食纳不佳,由于尚能忍受故未求医,后渐至腹胀、纳少、嗳气,食后尤剧,身困乏力,胃脘部疼痛加剧,遂开始求医治疗,始服症状尚可减轻,虽反复

典型病例

郭大叔,42岁,2003年6月28日初诊。自诉胃脘部不适近1年,开始时自觉上腹部隐隐作痛,闷胀,食纳不佳,由于尚能忍受故未求医,后渐至腹胀、纳少、嗳气,食后尤剧,身困乏力,胃脘部疼痛加剧,遂开始求医治疗,始服症状尚可减轻,虽反复治疗,但疗效均不满意。

脉弦滑而数,舌边尖红,苔黄厚腻,覆满舌面。

查体:上腹部轻微压痛。

查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空腹血糖5.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4mmol/l。

诊断:浅表性胃炎(湿热型)。

中医治法:清热化湿,行气和中。方药:藿香平胃汤加减:藿香10g,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0g,滑石(包煎)12g,茯苓30g,枳实10g,金钱草12g,白豆蔻6g,苡米30g,泽泻12g,干姜3g。3剂,水煎服,1剂/d。3剂后患者自觉胃脘胀痛明显减轻,头身轻爽,纳食增进,舌苔变薄,脉仍滑数。效不更方,遵原方再进3剂,服完后自觉诸症大减,胃中知饥,饥而思食,食而知香味,食后无不适,舌苔变为薄白见底。守上方去金钱草、泽泻,加砂仁6g,山药20g,莲肉6g,神曲10g,继进6剂,诸症皆然若失,共服药20剂,病告痊愈。

治疗效果:复查胃镜,胃黏膜无明显异常,追访至今无复发。

专家分析本案例——

慢性胃炎属湿热型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尤其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本病多由湿热内蕴,胃气被遏而形成。故治疗本病重在清热化湿,行气和中。

方中藿香、苍术芳香辛温,专走胃经,功专芳香化湿;茯苓,苡米甘淡性平,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益胃;滑石甘寒,泽泻苦降,能通降利窍,渗利湿热,使湿热走小便而分消;金钱草清利湿热,枳实、厚朴行气和胃消滞;白豆蔻增强芳香化湿之功。

由于湿热最易伤阴,故加佛手、香橼皮解郁止痛,理气而不伤阴,即叶天士“忌刚用柔”。干姜辛热,佐以少量,以助藿香、苍术芳化,湿热易除。诸药合用,使湿热各自分消,脾胃归其升清降浊,受纳运化水谷,气血通畅,通则不痛,故胃痛方能痊愈。

辨证本病时,关键要抓住辨证要点:即胃脘痞满胀痛,舌干,苔黄腻;重点是辨清湿与热孰轻孰重,方能用药直中病所。在选择药物时,配伍必须精当,清热利湿与芳香化湿药用量比例至关重要。临证时还要根据病情,仔细考究,湿热祛后应及时停用清热利湿药,而加入理气养阴药,因湿热最易伤阴,胃为燥土喜润而恶燥。

方中干姜甚为重要,在湿热缠绵难愈时,于清利湿热药中少量佐之,如阳光之煦,阴霾自消。且少量干姜易于湿邪芳化而除,绝无助热留寇之弊。

(责任编辑:jbwq)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中医如何治疗湿热...”相似的文章

更多>>

胃炎疾病

检查 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检,是确诊胃炎的主要方法。 慢性胃炎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达70%~90%,可通过胃镜取胃黏膜组织检查,也可查患者血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还可以在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后检查,...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