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妇女认为自己一旦怀孕,在经历了“十月怀胎,一朝
分娩”之后,就能顺顺当当地做起母亲来了。所以遇到流产,美梦被打破了,感情上就难以接受。或许人们不愿谈及自己的“失败”,视其为一种隐私,其实这不利于育龄妇女和夫妻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世界卫生组织对自然流产的解释是:胚胎或胎儿在20周以前(或胎儿体重在500g以下)尚不能独立生存,未使用人工方法而自母体分离者为自然流产。根据许多学者近年来的调查,估计大约有15%~20%的孕卵发生自然流产。这个比例是指孕妇
停经5~6周后,经检查诊断的数据。事实上,未觉察到的流产为数更多。大部分流产是发生在临床觉察之前,或正常的预期月经来潮以前。如果将受精卵因不能成功着床或胎儿发育不良而流产者计算在内,那就有50%以上的妊娠不能维持到分娩,也就是说有一半,甚至更多的孕妇在妊娠过程中失去当妈妈的机会。英国曾有20~29岁妇女妊娠约有78%的胎儿最后发生流产的报道。流产率与孕妇的年龄相关,孕妇年龄越大,流产率越高,如15~24岁妊娠者的流产率为12%,而35~44岁者约为31%。数字虽然是惊人的,但却是事实。即使将来医学发展了,降低比例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自然流产属于“正常的生理淘汰”,医疗技术难以、也无需扭转这一自然现象。按怀孕时间的长短,自然流产分为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前者指妊娠不足12周的流产,后者指12~20周的流产。导致流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50%~60%的早期流产是由于受精卵的
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双亲的染色体有什么问题,而是受精卵染色体自身在分裂过程中发生差错,酿成诸如易位、缺失、倒位等“事故”。“事故”一旦发生,流产则在所难免。即使极少数缺陷孕卵能发育成胎儿,甚至出生后可以存活,但都带有先天性疾病和畸形。晚期流产,特别是17~20周的流产,主要与母体因素有关,胎儿大多正常。母体因素包括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内分泌平衡失调、感染性疾病以及免疫因素等。当今医学界十分强调外界不良因素对人类生殖功能的影响,专家们认为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如放射性物质和某些化学物质、病毒、吸烟、噪声等,都属于导致流产的外界不良因素。精神因素(如极度忧虑、伤感等
忧郁情绪)也可能引起流产。当这些情绪得以纠正后,妊娠也随之成功,这和精神因素对不孕产生的影响是相似的。自然流产可能在同一妇女身上重复发生,连续3次或3次以上发生自然流产称为习惯性流产。这种情况需要医生做全面检查和对症治疗。习惯性流产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母亲方面的,也有父母双方的,经检查确诊后,通过各种治疗,大多是可以消除的。一次自然流产是十分平常的事,即使习惯性流产也不必忧心忡忡。国外有连续11次流产后怀孕成功的病例报道,连续流产四五次后怀孕成功的更是屡见不鲜。流产的先期症状是出血,妊娠期任何出血现象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不是说出血就意味着流产,极个别妇女甚至在妊娠期仍可能行经,但只有经过检查,才能作出诊断。顺便提一句,有些孕妇遇到妊娠不适时害怕去医院检查,生怕引起流产。这种顾忌是多余的,在正规医院,由有经验的妇产科医生检查,孕妇完全可以放心。流产后心理上的不快是难免的,但不要因一次自然流产而背上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比如自责和
恐惧。其实大多数自然流产,特别是早期流产,流掉的只是不可能发育成正常胎儿的“妊娠废物”,是一种减少先天畸形的非常重要的自然筛选现象。而有些人盲目安胎,反而可能阻碍不正常的孕卵自然淘汰。流产后何时再怀孕比较合适呢?从医学角度讲,以3~6个月为宜。但理智告诉我们,应该先让情绪平静下来,别操之过急,在医生的指导下,尽量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待一切正常后再来迎接健康的新生命降临。
(责任编辑:j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