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5-11-20 14:09:07 来源:放心医苑网
当心尿酸亮点“黄灯” 不少人在例行的体检中意外发现:自己的尿酸指标高出正常值!医生提示:这也许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近年来我国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正呈现增长趋势。与我市居民的饮食习惯有关,调查表明:青岛人
当心尿酸亮点“黄灯”
不少人在例行的体检中意外发现:自己的尿酸指标高出正常值!医生提示:这也许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近年来我国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正呈现增长趋势。与我市居民的饮食习惯有关,调查表明:青岛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成年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达19.32%。对于这一日益严重的“富贵病”,应采取怎样的防治措施,才能避免它给我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重创呢?就此,《健康》专栏记者日前采访了青岛市市立医院免疫风湿科主任苏厚恒教授。
苏厚恒医生介绍,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基础。大约有15%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痛风。而痛风不仅仅是关节炎,还会对心脏、肾脏造成长期、慢性的严重损害。因此,积极控制高尿酸血症,对于防止痛风发作、促进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两大成因:生产增多、排泄减少
那么什么是高尿酸血症?如何形成的呢?
尿酸是人体正常代谢的产物,主要来源于嘌呤物质的降解终产物。正常男性血尿酸为150-380umol/l,女性更年期以前血尿酸水平为100-300umol/l,更年期后其值接近男性。高于此值即为高尿酸血症。
苏厚恒说,高尿酸血症的形成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体内生产增多。这种增多1%-10%是由自身遗传性造成的,更多的是由于饮食中供给生产尿酸的原料增多。二是排泄减少。尿酸90%通过肾脏排泄,而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降压等药物可能造成肾脏排泄尿酸减少。
青岛:成年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
据苏厚恒医生介绍,青岛市2006年的一项调查表明,青岛市成年(16岁以上)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达19.32%,女性9.56%,总体患病率13.80%,达到了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在年龄特点上,从30岁开始,患病率逐渐增高。同期的调查还表明,青岛市成年(16岁以上)男性痛风患病率1.84%,女性0.42%,总体患病率1.14%。痛风的发病年龄集中在45-55岁之间。我市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在全国均处于较高水平。
医生提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的高危人群是长期饮酒、外出就餐频繁、高脂、肥胖者。
饮食:合理控制多喝茶
很多人都知道,控制饮食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重要手段。那么,控制到何种程度为宜?到底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呢?
苏厚恒医生说,有些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这也不收吃,那也不敢吃,结果导致低蛋白症(营养不良),对身体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他认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应合理控制饮食,只要不吃含嘌呤高的物质就可以,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鱼类中的沙丁鱼
2.贝类,如扇贝、蛤蜊等。
3.动物内脏,如鱼子、肝和猪羊血等。
4.啤酒、白酒
有专家提示,过度饮酒会引起痛风发病,以啤酒尤其明显。乙醇影响血尿酸水平的可能机制是:饮酒常伴食含丰富嘌呤的食物;乙醇代谢可以使血乳酸浓度升高,乳酸可以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过度饮酒造成血酮症,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乙醇能促进腺嘌呤核苷酸转化而使尿酸增多;有人认为饮用像威士忌类含铅的酒,使痛风发病的危险性增加3倍。
民间曾流行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禁食豆制品的说法,对此,医生认为,大部分豆类的嘌呤含量并不太高,没必要禁食。
在饮食方面,苏厚恒医生还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提出两项建议:
1.多喝茶。喝茶既可以补充水份,促进排泄,又可以碱化尿液,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非常有利。
2.长期口服小苏打。
另外,当尿酸水平高于440umol/l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尿酸药物,通常降到360umol/l一下为宜。
警惕:治疗不系统导致顽固性痛风
医生提示,过量的尿酸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最常受累关节为手指关节和脚趾、踝关节等。?受累关节表现为肿大,剧烈疼痛、活动障碍。尿酸沉积肾脏,可引起肾结石。此外,长期高尿酸还会对心脏、肾脏造成长期、慢性的严重损害,使心肌梗塞发病率提高30%以上。因此,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规范、系统的治疗。
苏厚恒医生说,临床上发现很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不能坚持规范、系统的治疗,不少患者一旦关节疼痛缓解后就认为病好了,不再继续治疗,结果引起痛风反复发作,导致肾结石、关节结石,形成顽固性痛风,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