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5-11-12 15:11:19 来源:放心医苑网
明 关美萍 沈洁 周琳 高方2005-12-1313:49:55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3年8月第2卷第8期【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危险因素。方法测定139例2型糖尿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ace基因
analysisofiskfactosfotype2diabeticetinopathy
xueyaoming,guanmeiping,shenjie,etal.
depatmentofendocinology,nanfanghospital,fistmilitaymedicalunivesity,guangzhou510516.
【abst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intotheiskfactosfotype2diabeticetinopathy.methodsthebloodpessue,glucose,thelevelofseumfat,insulinandc-peptideweetestedin139type2diabeticpatients,whichinclude48patientswithetinopathyand91withoutit.atthesametime,theangiotensini-convetingenzyme(ace)genepolymophismweedeteminedinthosepatients.esultsthebodymassindex(bmi),systolicbloodpessue(sbp),thelevelofseumtotalcholesteol(tc)andinsulinofdiabeticetinopathy(d)(+)goupweedistinctlyhighethanthatofd(-)goupin<5yeascousegoup.andin>5yeascousegouponlythelevelofpostpandialinsulinofd(+)goupwassignificantlyhighethanthatofd(-)goup.thedistibutionofacegenotypeind(-)andd(+)goupweenosignificantlydiffeence.conclusiontheobesity,highesbp,tcandinsulinweeimpotantiskfactosfotype2diabeticetinopathy.
keywodstype2diabeticdiabeticetinopathyacegene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对其危险因素的探讨对该病的早期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表明,代谢控制情况是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而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肥胖、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及脂代谢紊乱等,且存在疾病的易感异质性,故有必要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1997~1999年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依据为1985年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139例,男72例,年龄57.35±12.45岁;女67例,年龄56.88±13.01岁。根据病程分为两组:(1)病程5年以下组:共80例,其中不合并视网膜病变者[<5年d(-)组]50例,合并视网膜病变者[<5年d(+)组]30例;(2)病程5年以上组:共59例,其中不合并视网膜病变者[>5年d(-)组]11例,合并视网膜病变[>5年d(+)组]48例。d诊断按照who1994年的标准。
1.2一般指标检测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测血压(sbp/dbp);清晨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均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浆胰岛素(ins,ins2)及c肽(c-p,c-p2)水平采用放免方法测定;hba1c采用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测定。
1.3ace基因多态性检测以酚-氯仿-异戊醇方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pc反应体系20μl,引物序列如下:上游:5’-ctggagaccactcccatcctttct-3’,下游:5’-gatgtggccatcacattcgtcagat-3’。变性94℃40s,退火56℃40s,延伸72℃60s,共35个循环。扩增产物经2.0%琼脂糖凝胶电泳,然后经0.5μg/ml溴乙锭溶液染色35~40min,取出后经凝胶图像分析系统(gdas-7500)观察并照像。仅见190bp单一条带的为dd型,仅见490bp单一条带的为ⅱ型,同时有190bp和490bp两个条带的为di型。
1.4统计学处理结果以x±s表示,采用spss9.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者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t’检验。ace基因型分布频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病程5年以下组及5年以上组一般资料的比较见表1。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以下者d(+)组bmi、sbp、tc空腹及餐后2hins水平均显著高于d(-)组(p<0.05)。病程5年以上者d(+)组餐后2hins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1)。
2.2ace基因型在d(-)组与d(+)组分布频率的比较见表2。2型糖尿病患者ace基因dd型在d(+)组的分布频率(25.64%)高于d(-)组(16.39%),但差异并无显著性。
表1病程5年以上及5年以下d(+)组与d(-)组一般资料的比较(略)
表2ace基因型在d(-)组与d(+)组的分布(略)
3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是导致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d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已成为各国医学界的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认为多元醇通路的激活、肌醇耗竭、蛋白的非酶性糖化、自由基损伤及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系统的活化在d的发病中起了一定的作用[1]。虽然不同患者发生d的机制基本相似,但临床上发现,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发生该病变,甚至有些病情控制较差的患者没有发生视网膜病变,而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却较早出现了眼底合并症。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病程5年以下的d患者的体重指数、收缩压、空腹和餐后2h胰岛素水平及血浆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不合并d的患者,而病程5年以上的d患者只有餐后2h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不合并d者。提示肥胖、高收缩压、高胰岛素水平及脂代谢紊乱在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危险因素往往联合出现,可能存在一个共同的致病基础,如何解决这个关键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在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等的发生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则表明ace基因多态性与d无显著相关,但存在dd型的分布频率在d人群中比非d人群中高的趋势,这与国内外的多数研究结果一致[2~5]。
综上所述,严格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尤其是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减轻体重,改善代谢紊乱,对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隋国良,葛在香,董砚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27(3):119-122.
2刘戟,敬慧娥,张文,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关系的研究.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1):37-38.
3汪大望,叶真,张旭,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5):299-300.
4fujisawat,ikegamih,shencq,etal.angiotensini-convetingenˉzymegenepolymophismisassociatedwithmyocadialinfacction,butnotwithetipoathyonephopathy,inniddm.diabetescae,1995,18(7):983-985.
5gutieezc,vendellj,pasto,etal.angiotensini-convetingenˉzymeandangiotensingogengenepolymophsiminnon-insulin-depenˉdentdiabetesmellitus.lackofelationshipwithdiabeticnephopathyandetinopathyinacaucasianmedifeaneanpopulation.metabolism,1997,46(8):976-980.
作者单位:510516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内分泌科
(收稿日期:2002-10-20)
(责任编辑:jbwq)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