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吃什么好?月经不调饮食注意事项

时间 : 2015-09-06 11:14:33 来源:久久健康网

[摘要]

月经不调是女性生殖疾病的第一步,如果长期月经不调,会加速衰老,严重会导致妇科重病,因此切不可轻视。女性月经不调可以通过饮食来调理,那么月经不调吃什么好呢?月经不调饮食上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女性月经不调如何饮食调养

  1、多吃含有铁和滋补性的食物

  女性营养不良或营养搭配不合理,也容易引发月经不调。因此,女性在平时也应合理的搭配饮食,避免过度减肥,多补充足够的铁质,以免因月经量过多发生缺铁性贫血

  2、多食用高纤维食物

  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有助于调理经期,高纤维食物包括新鲜水果、蔬菜、燕麦、糙米等,这类食物具有润肠道、改善便秘的作用,所以推荐适量食用。此外,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可以起到促进雌激素分泌的作用,增加血液中的镁含量,能改善月经不调的情况。

  3、不宜食用生冷寒性食物

  中医认为,血得寒则凝,女性常食用生冷寒性食物会损伤人体阳气,导致血液流通不畅,易出现月经不调、经血量少,还易出现痛经、闭经等经期问题。因此月经期间,宜食用温热食物,促进血液运行通畅。

  4、不宜食用辛辣食物

  月经期间进食辛辣的食物容易引起盆腔血管收缩,造成经血量过少甚至突然停止,长此以往,会发生痛经或月经紊乱的可能。

  女性月经不调吃什么好

  乌鸡煲山药

  材料:乌鸡1只,山药200g,枸杞、大枣、花椒、葱、姜适量。

  做法:乌鸡去内脏后洗净备用,山药打皮切块,用清水泡着,以免变色,枸杞洗净备用,葱切段,姜切片;砂锅中倒入足量水,放入乌鸡,煮沸后,撇去浮沫放入枸杞、大枣、花椒、葱、姜,转文火煲2个小时;加入山药,适量盐调味即可。

  红枣山药汤

  材料:红枣10粒,山药300克,桂圆肉、白砂糖适量。

  做法:将洗干净的红枣提前泡软,山药去皮后切成小块,然后把二者一起放进水中烧开,直到煮的软烂为止。这时,再向锅中加入桂圆肉和半勺砂糖。煮开,待桂圆肉软烂后即可关火食用。

  山药炖排骨

  原料:排骨500g,山药200g,草果1个,桂皮1小块,香片1片,枣4颗,山楂4片,菊花5朵,葱、姜、料酒适量。

  做法:排骨放入凉水烧开后焯一下,用热水洗净;排骨加热水,放入葱、姜、料酒、草果、桂皮、香片、枣、山楂、菊花炖2小时;山药洗净切滚刀块,放入,炖20分钟后出锅加盐、香菜、香葱末调味。

  月经不调调养注意事项

  1、可避免血糖一下升高、一下降低,减少心跳加速,头晕、疲劳、情绪不稳定等不适。

  2、咖啡、茶等饮料会增加焦虑、不安的情绪;可改喝大麦茶、薄荷茶。

  3、避免吃太热、太冰温度变化太大的食物。

  4、有大失血情形的女性,月经不调的饮食注意事项应多摄取菠菜、蜜枣、红菜(汤汁是红色的菜)、葡萄干等高纤质食物来补血。

  5、即将面临更年期的妇女,注重月经不调的饮食注意事项就应多摄取牛奶、小鱼干等钙质丰富的食品。

  6、如饮料、蛋糕、红糖、糖果。防止血糖不稳定,避免加重MC的各种不适。

  7、疏菜水果全谷类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食物含有较多纤维,可促进动情激素排出,增加血液中镁的含量,有调整月经及镇静神经的作用。

  8、对于月经不调的饮食注意事项中在两餐之间吃一些核桃、腰果、干豆等富含维生素B群的食物。

  9、午餐及晚餐多吃肉类、蛋、豆腐、黄豆等高蛋白食物,补充经期所流的营养素、矿物质。

  小结:以上几款食疗方可以调理月经不调,另外,女性也要注意饮食,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在注意饮食的同时,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心情愉悦及充足的睡眠,注意寒暖适宜,不要坐浴游泳等,避免房事,而且勿乱用药。

久久健康网(www.9939.com)独家专稿,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及合作请联系:010-63733891-0838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月经不调吃什么好...”相似的文章

更多>>

月经不调疾病

为准确判断原因,医师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详细询问病史,查找可能的原因,患者要力求准确地提供资料。 (2)全面体格检查以了解有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3)盆腔检查以...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