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归“功”于谁?

时间 : 2010-03-23 14:59:23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专家杨宝峰教授带领的课题组,自1998年开始了针对中国人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的研究,为寻找有效治疗方法及研发疗效确切的药物寻找可靠依据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专家杨宝峰教授带领的课题组,自1998年开始了针对中国人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的研究,为寻找有效治疗方法及研发疗效确切的药物寻找可靠依据。

  通过大量基础和临床实验,课题组成功地锁定了抗心律失常的关键点——小核苷酸(miRNA)。结果证实,正是小核苷酸的失衡引起了体内某些蛋白质的变化,导致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据杨宝峰教授介绍,小核苷酸是由约22个核苷酸组成的遗传编码物质,它存在于人体细胞内,调节人的生长发育,传递人体生物信息,其中包括疾病发生发展的信息。

  据了解,恶性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是导致心脏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杨宝峰教授解释说,心律失常就是心律紊乱,心脏不能正常射血,而心力衰竭则主要指心脏收缩无力,不能为周身正常输送血液。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往往伴有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又会加重心力衰竭的病情。

  目前,中国有心力衰竭患者近千万,每年因恶性心律失常猝死者近百万。多年来,临床主要使用的四大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均疗效不佳,现有药物疗效也仅达30%—60%。

  杨宝峰教授领衔完成的这一重大原创性成果,刊登于近期出版的英文期刊《自然医学》。之后,《自然》、《科学》等国际著名科学期刊纷纷发表评论,高度评价杨宝峰教授的研究。两位国际著名心脏生理学家(英文名分别为MarkE.Anderson和PeterJ.Mohler)在同期《自然医学》上联名撰写评论文章,文中评价说:“杨的发现有力证明了miRNA是心律失常发生、发展的重要调节物质,抑制miRNA可明显降低心梗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这为心源性猝死的防治带来了新希望。”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心律失常归“功”...”相似的文章

更多>>

心律失常疾病

体格检查 (1)听诊:心律失常的70%可通过听诊发现,如能有序地注意其频率与节律的变化,则能做出初步判断,例如过早搏动,可听到提前的心脏搏动和代偿性间歇,如阵发性室上速,可听到快速而规律的心脏搏动;而心房颤动...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