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中西医治疗介绍热★★★【字体:小大】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中西医治疗介绍关键字:血液病常识,血小板减少,血液,血液病,白血病,白细胞减少作者:yatao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7-9-20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都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次方)/L时为白细胞减少症;由于白细胞的成分主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白细胞减少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当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8~2.0×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sis),并伴有高热,感染等症状者。两者只是对粒细胞抑制程度不同而已。
本病的病因有原因不明和继发性两种,后者主要由某些药物、理化因素、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造血系统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等所致。
本病中医诊断气劳,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素体亏损或外感病邪,或久病误治,或气滞血瘀,或药物所伤导致气血惧虚,阴阳失和,脏腑亏损的劳病类疾病。
临床表现
1.白细胞减少症常随其发病原因及白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而异,少数病人无症状,多数病人有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表现,部分病人可有反复感染。
2.粒细胞缺乏症起病急骤,突然畏寒、高热、头痛及乏力,全身肌肉或关节酸痛、咽部疼痛、红肿、溃疡和坏死。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可出现急性咽峡炎。坏死性溃疡常见于扁桃体、软腭、唇、舌、皮肤、鼻腔、直肠、肛门及阴道等处。感染部位局部充血、疼痛和压痛较常见。
诊断
当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少于2000/μl而中性粒细胞少于1000/μ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1.白细胞减少症:由各种原因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4.0×10^9/L。儿童的标准为10~14岁低于4.5×10^9/L,5~9岁低于5.0×10^9/L,小于5岁低于5.5X10^9/L。
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成人低于2.0×10^9/L,时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X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一、基本检查
1.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白细胞明显减少,常低于2×10^9/L。红细胞和血小板大致正常。
2.骨髓检查可了解粒系增生情况、成熟度及有无形态学异常,有助于某些血液病的鉴别。
3.其他:血沉增快,严重感染者可伴肝功异常,主要是总胆红素定量升高。
二、进一步检查
1.肾上腺素试验注射0.1%肾上腺素0.1-0.3ml后,粒细胞增加至原来水平。
2.(32上)P(41上)Cr测定粒细胞生存期。对粒细胞进行动力学的检查,结果较可靠,但目前尚不能作为常规检查。
三、诊断要点
1.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血象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2.本病应与白细胞不增多的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
3.本病主要并发症为严重的感染。
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积极控制感染,治疗原发病。
一、一般治疗
停用引起白细胞下降的药物,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或苯等化学物品。
二、西医治疗
三、中医治疗
四、进一步治疗
可用粒细胞生长刺激因子
惠尔血(G―CSF)150-3OOug,皮下注射,每天1次。或:特尔立(GM-CSF),150-300ug皮下注射每天1次。
注:每天复查一次血象,白细胞>4.0×10(9次方)几时,即停用。
西医治疗
使白细胞生成药,可选用2-3种
维生索B4 20mg,每日3次,口服。
肌苷0.2g,每日3次,口服。
利血生20mg,每日3次,口服。
鳖肝醇50mg,每日3次,口服。
碳酸锂0.3g,每日3次,口服。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中气亏虚证:面色萎黄,体倦乏力,短气懒言,纳食减少,腹胀便溏,反复外感经久不愈,舌淡,苔薄白,脉缓或濡弱。补中益气。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2.心脾两虚证:心悸
气短,身倦乏力,头晕失眠,食纳不香,面色少华,舌质淡,有齿痕,苔葱白,脉细弱。补益心脾。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3.
脾肾阳虚证:形寒肢冷,面色恍白或晦暗,
精神萎靡,疲乏无力,少气懒言,腰膝酸软或冷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或白滑,脉沉细乏力。温补脾肾。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合右归饮加减。
4.肝
肾阴虚证: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颧红,五心烦热,或低热盗汗,口干咽燥,腰腿酸软,失眠多梦,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滋补肝肾。代表方:把菊地黄汤合大补阴丸加减。
5.外感温热证:
壮热头痛,有汗不解,面赤咽痛,口渴欲饮,头晕乏力,牙腿肿痛,或咽颊溃烂,大便秘结,小溪短赤,苔黄或白,脉细数。清热凉血解毒。代表方:清热(犀角)地黄汤合玉女煎加减。
二、针灸治疗
针刺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绝骨、血海、脯俞、太冲、太溪等穴,主治放疗和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
针刺取穴:①大椎、脾俞(双),②足三里(双)、三阴交(双),中等偏弱刺激,施补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行针2次,两组交替取穴,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
艾灸取穴大椎、肾俞及足三里,用艾灸皮肤至潮红为度,每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主治本病心脾两虚、脾肾阳虚症者。
光-磁疗法:用LM-H光-磁治疗仪,将光-磁量子生物信息同步输入患者大椎、足三里、肾俞、气海、膈俞等穴,每次选主穴及配穴2个,每日照射1次,每次10分钟,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后重新进行下一疗程。
推拿足三里穴、膻中、中脘穴,脊部督脉经,膀胱经,头部。①病人仰卧位,以双手拇指在足三里穴揉运100-200下,手法要轻柔,以局部发热为度,然后再用手掌分别在脑中、中脘穴施摩法,以得热为度。②俯卧位以捏脊法从长强至大椎穴施术7遍,先平捏2遍,再提捏2遍,最后用掌根在腰背督经上由下地作擦法,至感到背部热如出火为度。③正卧位:双手五指分开,微屈,在其头部自前而后,先中央再两边,作益脑法5-7遍,每日1次。
疗效评定
治愈
1.临床自觉症状及体征消失。
2.白细胞>4.0×10(9次方)/L,粒细胞绝对值>1.8×10(9次方)/L,分类示形态恢复正常。
3.骨髓细胞分类及形态恢复正常。
文章录入:yatao责任编辑:yatao上一篇文章:白细胞减少症概述
下一篇文章: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症状与临床表现【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