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8 12:47:49 来源:journal.shouxi.net
,首席医学网目前收录有300多种中文权威医学杂志,提供免费全文阅读,实现全文检索,提供医学论文的免费查询、论文阅读、论文下载,医学论文写作技巧,以及在线投稿
作者:康世泽,梁惠敏,吴宗智
加入收藏夹向本刊在线投稿【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又称柏―查综合征,是指能够引起正常出肝血流的任何病理过程[1]。主要是由于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栓塞引起的以腹痛、腹胀、腹水、水肿和肝、脾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极易误诊为肝硬化。现将近5年我科已确诊的5例报告如下,并分析其误诊原因,复习诊断与鉴别诊断。
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11~54岁,平均36岁,误诊时间1~3年,平均误诊时间1.8年。
1.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呕血或解柏油样便2例,黄疸1例,胸、腹壁静脉曲张4例,双下肢水肿4例,肝大5例,脾大3例,腹水5例,食管静脉曲张3例,腰骶静脉曲张2例,下肢静脉曲张1例。
1.3实验室检查ALT升高(>40U)3例,ALP升高(>90U)2例,DB增高(20~40μmol/L)2例,凝血酶原时间均无延长,腹水化验均呈漏出液。
1.4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5例均有肝大、腹水,脾大4例,下腔静脉(IVC)狭窄或扩张4例,肝静脉(HV)狭窄闭塞1例。IVC造影5例显示IVC狭窄闭塞4例,HV狭窄闭塞1例。
BCS综合征系由HV和(或)IVC阻塞引起门静脉和(或)IVC高压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其病因MarkB・Taylor等总结为7个方面,涉及多个系统[1]。其发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血液固性增高,导致血栓形成及其后遗症结果[2]。
2.1BCS的诊断BCS通常表现为一种逐渐加重的慢性过程,常见的非特异性症状有厌食,恶心,呕吐,一半以上的病人主诉腹痛,对诊断有提示意义,其疼痛多位于右上腹,几乎所有病人在体检时都发现肝肿大。约90%的病人在确诊时就有腹水,实际上所有病人最终都会出现腹水,30%~50%的病人伴脾肿大,若前腹壁可见静脉侧支循环形成,下肢末端水肿或背部侧支循环出现时,常常反应下腔静脉严重阻塞。肝硬化的症状,如门脉高压和肝性脑病,多见于晚期未治疗的BCS。对大多数BCS来说,实验室化验几无诊断价值,黄疸不常见,凝血试验包括凝血酶原时间直到疾病晚期仍正常。腹水检验可为漏出液或渗出液,但无特异性,与其他疾病所致门脉高压引起的腹水一样,血清腹水白蛋白的浓度梯度为1.1g/μl或更大。BCS的自然病程随起病急骤、血栓形成的解剖学范围以及基础疾病的不同而不同。在所有病例中,可发现大量肝内交通和门脉系统侧支形式,由于BCS无特异的病症,大多数此类病人起病逐渐加重,并且缺乏有诊断价值的标准实验室检查,因此医师不能解释的肝肿大、腹痛和腹水的病人,必须高度警惕BCS[1]。由于IVC回流受阻,回心血量相对减少,而胸闷、心悸、气短。目前采用B超、CT、血管造影以及肝穿病理检查等对BCS有诊断价值,尤其是IVC造影对本病诊断最有意义,它可以确定IVC或HV有无阻塞,阻塞的性质、部位、范围和程度,不仅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而且为临床分型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提供重要依据,是不可缺少的检查[3]。
2.2BCS与肝硬化的鉴别正如前述BCS无特异的病症,和肝硬化临床表现相似之处较多,极易误诊,而在处理上迥然不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鉴别:BCS患者肝肿大明显,一般无肝掌及蜘蛛痣,BCS患者胸、腹壁静脉曲张明显,尤以下腹壁为著,血流方向均向上,同时可有腰骶静脉曲张。而肝硬化患者以上腹壁静脉曲张明显,血流方向呈离脐性,无腰骶静脉曲张;患有BCS时肝功损害较轻,而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较严重;肝穿病理截然不同,BCS表现为肝细胞非特异性变性,肝小叶中央瘀血、出血及坏死,而肝硬化主要为假小叶形成,广泛纤维化。下腔静脉造影可资明确诊断。
2.3误诊原因分析首先是缺乏对BCS足够的认识,从而缺乏正确的临床思维,分析及鉴别能力,往往以症为病,满足于症状诊断或只考虑常见病和多发病,忽略了临床少见病,以至于长期误诊。其次是病史采集不全,查体不细致,从而忽略了某些有主要诊断价值的病史、体征和检查。另外,对现代诊断技术的应用和选择缺乏认识,以至不能及早明确诊断,这一点在基层医院表现得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1MarkB・Taylor主编,潘国宗主译.胃肠急症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55-456.
2李亚娟,李大义.Budd-chiari综合征误诊为肝硬化24例分析.医师进修杂志,2001,24(11):60.
3叶维法.肝病治疗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91-792.
作者单位:730700甘肃会宁,会宁县人民医院内三科
(编辑:秋实)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