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8 17:41:39 来源:www.gcnet.org.cn
半乳糖(Gal)是乳糖的一种成分,乳糖又是婴幼儿的重要营养成分。半乳糖也参与人体许多糖蛋白、糖脂和黏多糖的组成。半乳糖首先在半乳糖激酶(galactokinase,GK或GALK)的催化下经磷酸化生成半乳糖-1-磷酸,进一步在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作用下,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发生糖基交换,使半乳糖-1-磷酸变为葡萄糖-1-磷酸,再经变位酶作用生成葡萄糖-6-磷酸,参与进一步代谢。糖基交换的结果使UDPG变为UDPGal,后者可经UDPGal-4-差向异构酶的作用重新变成UDPG。与Gal代谢有关的GK、尿苷酰转移酶、差向异构酶均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其中任何一种酶的遗传性缺乏均导致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因半乳糖代谢障碍,导致半乳糖累积在晶体内,在醛糖还原酶作用下变成半乳糖醇(galactitol),后者被认为是引起白内障(与甲醇一样)和脑水肿的原因。
本病最早的报道可追溯到1908年。据美国新生儿筛查结果表明,半乳糖血症的发生率约为1:60000,亚洲人相对较低。引起半乳糖血症主要为GK缺乏症(galactokinasedeficiency)(MIM230200),又称II型半乳糖血症,因其于1965年首次报道,较尿苷酰转移酶缺乏症(I型或称经典型)的发现(1956年)晚。差向异构酶的缺乏导致半乳糖血症III型。
【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后,喂乳汁后几天即出现呕吐、拒食、倦怠、腹泻、失重等,一周后可表现出肝损害和黄疸、肝肿大、腹水等。如不控制乳汁的摄入,患儿数月后出现智力发育障碍,肝损害加重,最终因肝功能衰竭或感染性休克而死亡。GK缺乏症主要表现为白内障(1-2月出现)和假性脑肿瘤。多在幼年期发病。很少出现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缺乏症(I型)所表现的肝肿大、黄疸、智低、氨基酸尿等症状。生化表现主要为血和尿中半乳糖升高,特别在进食含乳糖的膳食后升高明显,同时因替代途径生成的半乳糖醇或半乳糖酸也升高。
【诊断与防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